被鲁迅“痛斥”之后徐懋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鲁迅“痛斥”之后徐懋庸

被鲁迅“痛斥”之后的徐懋庸   1933年初,年仅22岁的徐懋庸以他犀利的笔锋,独特风格的杂文走上文坛,引起人们关注,受到鲁迅先生的器重,鲁迅为他的《打杂集》作序,并介绍它出版。在鲁迅先生关怀鼓励下,徐懋庸写作热情高涨,他以杂文形式挞伐邪恶势力,张扬真理,先后出版了《打杂集》,《不惊人集》,《街头文谈》,《文艺思潮小史》等杂文集,从此一举成名,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著名杂文作家之一。   徐懋庸家境清贫,幼时当过苦力,修理纱筛,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工余时间自修了法、日、英、俄等外语,14岁时开始用世界语写日记,后来又以流畅的文笔翻译了《斯大林传》、《托尔斯泰传》、《肖伯纳传》、《列宁家书集》,还翻译了苏联小说《小鬼》、《秋夜》、《伊特拉共和国》等,介绍了外国进步文化和文学作品,宣传了世界名人,传播了马列主义。      毛主席谈两个口号之争      1936年,上海文坛上发生的“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中,徐懋庸同鲁迅意见相左。他冒失地给鲁迅写了一封不适当的信,激怒了鲁迅,致使鲁迅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公开信》,痛斥了徐懋庸。一时间,徐懋庸由鲁迅器重的人变成攻击鲁迅的罪人。   25岁的徐懋庸顶着强大的社会压力,没有一蹶不振,只身一人从上海辗转武汉,赴山西、陕西,在无任何关系,无人指引的情况下,找到了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林伯渠为他亲笔写了介绍信,他毅然奔赴延安,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赞成共产党领导的事业,追求革命的人。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热情地欢迎这位年轻有为的文人。   徐懋庸1938年3月到延安,5月中旬写信给毛主席请求接见,汇报上海文艺界情况。主席第二天回了一信,答应过几天相约谈话,第三天又派秘书和培元、华明两同志找徐谈话,一般地了解了一下“左联”的情况,然后在5月23日左右的一天下午,派华明将徐带到住处,听了徐的汇报。徐讲了约一个半小时,汇报了“左联”的情况,“左联”解散的经过,两个口号的论争情况,以及徐给鲁迅写信并遭到鲁迅公开驳斥的情况等。??席听了以后讲了如下几点意见:   “一、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的问题,周扬同志他们来延安以后,我们已基本上有所了解。今天听了你所谈的,有些情况使我们更清楚一些,具体一些。    “二、我认为,首先应当肯定,这次论争的性质,是革命阵营内部的争论,不是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争论。你们这边不是反革命,鲁迅那边也不是。    “三、这个争论,是在路线政策转变关头发生的。从内战到抗日统一战线,是个重大的转变,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由于革命阵营内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不平衡,认识有分歧,就要发生争论,这是不可避免的。其实,何尝只有你们在争论呢?我们在延安,也争论得很激烈。不过你们是动笔的,一争争到报纸上去,就弄得通国皆知。我们是躲在山沟里面争论,所以外面不知道罢了。    “四、这个争论不但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益的。争来争去,真理愈争愈明,大家认识一致了,事情就好办了。   “五、但是你们是有错误的,就是对鲁迅不尊重。鲁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旗手,你们应该尊重他。但是你们不尊重他,你的那封信,写得很不好。当然,如你所说,在某些具体问题上,鲁迅可能有误会,有些话也说得不一定恰当。但是你今天也说,那是因为他当时处境不自由,不能广泛联系群众的缘故。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对他谅解呢?    “六,但错了不要紧 ,只要知道错了,以后努力学习改正,照正确的道理办事,前途是光明的。”   毛主席的话,解开了徐懋庸心中的疙瘩。他放下“包袱”,从此进“抗大”任教员、研究室主任,开始了革命教育的生涯。他讲政治经济学、哲学,编写社会主义概论,编译军事教材,讲大课,发表文章,顿时又焕发了青春。他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愿望也得到实现。有一次陕北公学举行开学典礼,徐懋庸应邀参加,恰好坐在了毛主席身边。毛主席说:我看到你在《新中华报》上发表的文章,写得不错嘛,这样的文章望你多写写。   徐懋庸的才华被彭德怀将军看中了。在抗大迁移路经八路军总部辽县麻田时,彭总通知抗大领导何长工与徐懋庸一起到他那里谈话。何长工已料到彭总意图,便只身前去。彭老总坚持要徐懋庸来,何长工无奈,只好找来徐懋庸。彭总便当场将徐“扣留”,叫他到太行山区的文化界挂帅。      创办建国学院      1945年11月,徐懋庸怀着抗战胜利的喜悦,奉命奔向新的战场―到热河承德创办抗大式的热河建国学院。   热河只有几所中级学校,建国学院里少数进过高等院校的学生,都是从冀、辽、吉、黑等省来的,他们历经了日本帝国主义14年奴化教育,对共产党、八路军缺乏认识,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徐懋庸坚持团结、教育的方针,用启发诱导、自由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渐渐消除疑虑,提高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