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铁路上的文学史——读王京生《我们的文学道路——报“汽笛”文学编年史》.docVIP

“汽笛”,铁路上的文学史——读王京生《我们的文学道路——报“汽笛”文学编年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汽笛”,铁路上的文学史——读王京生《我们的文学道路——报“汽笛”文学编年史》

“汽笛”,铁路上的文学史——读王京生《我们的文学道路——报“汽笛”文学编年史》-企业管理论文 “汽笛”,铁路上的文学史——读王京生《我们的文学道路——报“汽笛”文学编年史》 朱珊珊文 2016年5月,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人民铁道》报“汽笛”副刊部副主任、诗人、作家王京生著的《我们的文学道路一一《人民铁道报“汽笛”文学编年史》(以下简称《我们的文学道路》)付梓面世,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关注,并迅速得到文学界的广泛好评,更得到广大铁路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从1950年《文学的火车头向新时代开来》、1979年《“汽笛”副刊:新时期铁路文学集结令》到2014年《高铁前行途经我的盛放》、2015年《在火车的那边》,这部《我们的文学道路》以文学和诗意的语言,复现了中国铁道文学的历史和当下全景,展现了波澜壮淘的铁道文学世纪;并收有全路八届文学奖的情况,总结了铁路作家的全景。可以说,汽笛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铁路文学史。 《我们的文学道路》详细记录了作为新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文学副刊之一的《人民铁道》报“汽笛”副刊,从1950年10月11日正式创刊,随后启用郭沫若同志题写的“汽笛”刊头,就此吹响铁路文学前进的号角,也开启了中国铁路文学新篇章以来的66年不平凡历程。66年来,新中国的文学巨匠和领军人物几乎都在《人民铁道》报“汽笛”文学副刊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文字,郭沫若、茅盾、刘绍棠、曲波、洪流、雁翼、杨朔、杜鹏程、李国文、铁凝、叶延滨…他们的文字秉承对人民铁道的厚爱与期待,歌颂人民铁道发展,赞美人民铁路工人,为中国铁路文学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新生的《汽笛》和新中国一起成长壮大。长久以来,《汽笛》一直是最有力的铁路文学推手,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铁路文学作者,也引领无数文学爱好者步A文学殿堂。正是因为这一重意义的“汽笛》的托付”,才有《汽笛》文学副刊1500多期春风化雨的辉煌历程。正如文中所述的:“铁路文学就像一条不竭的大河奔流,一波波地涌现出新的作家、新的作品,在全路、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这些铁路作家包括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魏连珍、阿凤、滕鸿涛、王慧芹、王真光、陈桂珍,到上世纪80年代第一个问鼎全国文学奖的莫伸、前后跨越两个历史时期的李国文和张林、陈继光、宋清海,再到上世纪90年代已成铁路文学中坚力量的王雄、李科烈、叶敏虎、宫辉、严丽霞、蔡宗周、朱珊珊、何正秋等中生代铁路作家,以及更晚一些的赵克红、彭文斌、李伟、张锦堂、李志强、川美、黄丽荣、郝炜华、王尔秀等新锐力量。”这如气势磅礴的火车头般开来的铁路文学大军,造就了铁路文学最强势的精神辐射。 《我们的文学道路》按时间顺序排序,条理清楚。上自1 950年《汽笛》副刊创刊,下至2015年《汽笛》以1500次的奋进,讴歌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和波澜壮阔、日新月异铁路事业之间的重要文化政策、文化生活、作家交往、作家活动、重要作品以及各种争鸣、论辩等内容,是读者了解铁路人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思考和观察世界方式的最佳读本,具有很高的参考和资料价值;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还在于这是一次在立足传统、融人现代的基础上革新文学史编写模式的有益尝试,而且会推动整个行业文学史的革新。 《我们的文学道路》最突出的亮点,我认为它是中国行业,具体地说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涵盖中国产业工人的文学编年史。它将铁路文学悠久的历史以编年的形式加以呈现。它的成功尝试体现在填补了产业文学的空白,填补了纸媒产业文学副刊的空白。我们知道,铁路、煤矿、石油、冶金、化工、建筑、运输、纺织等等,都是标准的产业工人,都是大工业革命的产物,各个产业都出现过讴歌沸腾生活、反映产业题材的文学作品,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由小说、诗歌开始,后发展到电影、戏剧,并由此造就了一大批颇有才华的工人作家。在这风云际会中,工人作家这个群体的崛起和辉煌,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瞩目的一页。文学是产业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我们铁路,还有煤矿、石油、冶金等行业,都有一支庞大的稳健的创作队伍,曾向文学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家。 《我们的文学道路》的出版,其意义不止于是铁路行业报纸的副刊史,更是当代中国铁路文学的投射,中国行业文学发展的缩影。所谓我们的文学道路,说到底就是每一个产业文学人的成长道路,是大家共有的财富和精神。《我们的文学道路》代表的是中国产业文学可以共享的成果。本书对其它产业文学的研究者而言,价值更大;对将来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同时作为资料来使用也是非常方便的。其一,在时间段方面,在年、月、日之外,还设立了阶段和时代,便于考察铁路文学史发展的某一个历史阶段和某一个历史时代;其二,不仅重视铁路作家的作品或他所做的事情,也重视他们说过的话,重视他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