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九歌》词语考释二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楚辞·九歌》词语考释二则

《楚辞·九歌》词语考释二则-汉语言文学 《楚辞·九歌》词语考释二则 蒋函芮 摘 要:黄灵庚先生在《楚辞章句疏证》一书中对《九歌》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但在词语释义上仍留有新的阐释空间。从训诂学角度出发,《东皇太一》篇“兰藉”一词当为祭祀二物,并非前人所解以兰草为藉或以兰草炙肉;《山鬼》篇和《云中君》篇“留”字仍当依从旧书释为“留止”义,不解作槱。 关键词 :考释 兰藉 萧茅 留止 槱燎 《楚辞章句疏证》一书对《楚辞》及其相关研究著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为后学打开了更宽阔的视野。但在词语释义上仍有值得思考存疑之处,如《东皇太一》篇“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中“兰藉”一词、《云中君》篇:“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和《山鬼》篇:“留灵脩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中“留”字,黄灵庚先生皆作出了新的阐释,但通过相关文献佐证和训诂学考释,上述词语的释义值得商榷。 则一:《东皇太一》篇“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言己供待弥敬,乃以蕙草蒸肴,芳兰为藉,进桂酒椒浆,以备五味也。 《东皇太一》篇“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一句,王逸和洪兴祖皆释“藉”为衬垫之物:“藉,所以藉饭食也。《易》曰:藉用白茅也。……〔补〕曰:藉,荐也。”①而黄灵庚则认为此处的“藉”应通作“炙”,故而“兰藉,以兰草炙炮肴肉也。蕙肴蒸、兰藉,文互相备,以蕙、兰之草蒸炙肴肉也。”②黄氏作此解的理据有三:一是“古之称藉皆用白茅,未见用兰者。《章句》以取芳洁为说,无征不信”二是“《包山楚简遗策》有言庶猪、庶鸡者,庶,下从火,席省声,即古炙字。席、藉古字通用。……藉、炙亦通用”三是“《大招》炙鸹烝凫,炙、蒸对举为文,同蕙肴蒸兮兰藉句法。兰藉,以兰草炙炮肴肉也。蕙肴蒸、兰藉,文互相备,以蕙、兰之草蒸炙肴肉也” 按:第一条理据可找出大量文献佐证,“《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说文》藉作蒩,艹部:茅藉也,从艹,租声。《礼》曰:封诸侯以土,蒩以白茅。”由此可见“兰藉”释为以芳兰为衬垫之物的确缺乏材料支撑,故黄灵庚以第二、三条理据赋予“兰藉”一词新的意义,但其中却有不合理之处:黄氏认为古炙字为庶,庶与席有声音关系,而席与藉又叠韵为训,故藉、炙可通用。问题在于,虽然席和庶确有声音关系,《说文解字注》巾部席下曰:“从巾,庶省声”③但《说文解字注》广部庶下曰:“屋下众也。从广炗。炗,古文光字。”非黄氏所言“下从火,席省声”。“炙”的异体字实则为“熫”字,《康熙字典》火部熫下曰:“《颜氏家训》吴人以火旁作庶为炙字。”[1](P631)故藉通作炙无证可循,况且尚未找到相关文献加以证明。 综上,“兰藉”一词既不能解作以兰草为衬垫,也不能解作以兰草炙炮肴肉。那当作何解呢?本文以为此处的“兰”和“藉”应分别指两物:“兰”指共祭祀的香草,“藉”则指衬垫之物,多为白茅。也就是说,“兰藉”非前人理解的偏正结构,而是并列结构。此可以《周礼·甸师》“祭祀共萧茅”之例佐证: 《说文解字注》艹部莤下曰:“《周礼·甸师》:祭祀共萧茅。郑大夫云:萧或爲莤,莤读爲缩。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许说本郑大夫也。惟郑不言是祼仪耳。” 郑大夫认为“萧”字当为“莤”字,“萧茅”即为“莤茅”,指用来缩酒的茅。但郑玄则认为“萧茅”乃两物,萧是一种香草,在祭祀时用以熏香。《诗·大雅·生民》:“载谋载惟,取萧祭脂。”毛传:“取萧合黍稷,臭达墙屋。既奠而后爇萧合馨香也。”郑玄笺:“取萧草与祭牲之脂,爇之于行神之位。”[2](P1199)其中“萧合黍稷”者,取萧草及牲脂膋合黍稷烧之也。显然,郑玄对“萧”的解释正确,周人尚臭,祭祀最先只是燔柴升烟,后来发展为熏烧香草香脂,取其香气敬神;此解亦见于《礼记正义·郊特牲》“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萧合黍、稷,臭阳达于墙屋,故既奠,然后焫萧合膻、芗。”[3](P817)因此《周礼·甸师》中“萧茅”当是共同用来祭祀的两物,萧为香草,以芬芳敬神,正如郑玄所说:“合馨香者,是萧之谓也”④;而茅有藉祭和缩酒两用,正如郑玄所说:“茅以共祭之苴,亦以缩酒,苴以藉祭”。贾公彦对于《周礼注疏》“祭祀共萧茅”一句,也释曰:此祭祀共萧茅者,萧谓香蒿,据祭祀宗庙时有之,若共茅,外内之神俱用,故云“祭祀共萧茅”也。 《楚辞·招魂》篇“兰膏明烛,华容备些。”王逸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黄灵庚疏证:“兰膏明烛云者,以兰之干为心,灌以脂膏。《章句》以兰香炼膏云云,未之闻也。”可见,“兰膏”同样指可熏烧的香草香脂。故与萧同作为香草的兰,也可以与茅共享于祭祀。又古之称藉多用白茅,故“兰藉”一词应同《周礼·甸师》之“萧茅”义,非前人所理解的“以兰草作为衬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