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中所见当代方言词语拾零.docVIP

《洛阳伽蓝记》中所见当代方言词语拾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阳伽蓝记》中所见当代方言词语拾零

《洛阳伽蓝记》中所见当代方言词语拾零-汉语言文学 《洛阳伽蓝记》中所见当代方言词语拾零 牛太清 摘 要:《洛阳伽蓝记》是北魏的一部杰出著作,主要描写北魏京师洛阳四十年间佛教寺塔的兴废,同时也记录了当时当地的逸闻趣事、神话传说等,所以其叙述婉转有致,文辞浓丽秀逸,富于小说趣味,书中运用了不少具有那个时代特色的口语。文章摘录书中的“不”“敌”“聒”“蹶”“剺”“随”“早晚”“中”“虫蚁”“浮水”“朱朱”等十余例现代汉语普通话不用而当代汉语方言常用的词语进行分析,以期为汉语方言及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中原官话 吴语 词语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贾思勰《齐民要术》和郦道元《水经注》被称为北魏的三部杰出著作。《洛阳伽蓝记》在描写北魏京师洛阳四十年间佛教寺塔兴废的同时,也“记录了许多神话,异闻,以及谣谚,大都是当时当地随时随人而伴有现实意义的民间口头创作……”①所以其价值除学界关注的文学、史学、佛学、建筑学、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外,语言学方面的价值近十余年来亦引起学者广为关注,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②。在前修时贤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在穷尽梳理《洛阳伽蓝记》词语的历时层次时,发现该书中的“不”“敌”“聒”“蹶”“剺”“随”“早晚”“中”“虫蚁”“浮水”“朱朱”等11例词语中的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不使用,但却保留在当代汉语方言中。特辑录于此,目的是为汉语方言以及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一、不 “不”作句尾语气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1)庄帝曰:“后怀孕未十月,今始九月,可尔以不?”(《洛阳伽蓝记·宣忠寺》) 例(1)中的“不”在中古时期已虚化为语气词,当代不少学者有过相关的论述。《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P167:“④副词。方言。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并引《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我且問你,褚一官 在家也不?”又《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P105:“④方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表明该义项是方言用法。《汉语方言大词典》(以下简称《方大》)P608:“②助吗;吧;表测度、祈使等。”并指出此用法存在于河南某些地区的中原官话以及广东部分地区的客家话中。 二、敌 “敌”作动词,抵得上、比得上。 (2)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 例(2 )中的“敌” 为动词,义为“抵得上、比得上”。《汉大》P2951:“④对等相当”,并以《洛阳伽蓝记》上句作为该义项中古时例证。这种用法不见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但在河南话等中原官话中相当常用。如:他正长个,可能吃了,一顿敌你两顿。《现汉》“敌”字条下没有列出此用法,表明普通话中很少或不见此义。《方大》P4891:“②动比;比得上。”并指出此用法存在于河南南阳地区的中原官话和湖北武汉等地的西南官话中。 三、聒 “聒”作动词,声音喧闹、嘈杂。 (3)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旛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洛阳伽蓝记·景明寺》)例(3)中的“聒”本义是“频繁地称说”,此处引申为“声音喧闹而嘈杂”。这种用法现代汉语普通话已不用,但在河南话等中原官话中常用。如“别吵了,聒死人啦!”。《汉大》引郑伯奇《最初之课》:“此时热闹极了,话声、笑声、脚步声把耳朵差不多会聒聋。”该例证中“聒”是典型的方言用法。《现汉》P494解释为“声音嘈杂,使人厌烦”,并举“聒耳”“聒噪”为例,且标注为方言词语。《方大》P5901:“③动声音杂乱扰人”。并指出此用法存在于中原官话和晋语中。 四、蹶 “蹶”作动词,迅速、突然跳起。 (4)融立性贪暴,志欲无限,见之叹惋,不觉生疾。还家卧三日不起。江阳王继来省疾,谓曰:“卿之财产,应得抗衡,何为叹羡,以至于此?”融曰:“常谓高阳一人,宝货多于融,谁知河间,瞻之在前。”继笑曰:“卿欲作袁术之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也?”融乃蹶起,置酒作乐。(《洛阳伽蓝记·寿丘里》) 《说文·足部》:“蹶,僵也。从足厥声。一曰跳也,读亦若橜”。可见“蹶”的本义是“颠仆,跌倒”。也可指跳起,后又引申为“急速”义,上例中即是这一用法,是说元融因生病卧床三日不起,在听了江阳王元继劝说的话之后,心结解开,继而“蹶起”。此处“蹶”是突然跳起来“置酒作乐”,体现出从躺卧在床到迅速、突然起床的状态。《汉大》P6149:“④急遽;突然。参见蹶然。疾起貌。《逸周书·太子晋》:師曠 蹶然起曰:瞑臣請歸。孔晁 注:蹶然,疾貌。《汉书·陆贾传》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