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 温情与敬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吾师 温情与敬意

吾师 温情与敬意-企业管理论文 吾师 温情与敬意 文/ 赵航 图/ 杨赋 2016年7月中旬,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一间办公室的沙发上,59岁的李庚源徐徐起身,迎接来客。 他的脸上,有一些硬朗的线条,须发泛白,一双大手握上去也坚硬。如今已经是班长、组长的徒弟们在办公室忙进忙出,来人递上烟,问往事,李庚源用手拢一星火苗,烟头亮了,腾起一缕青烟。 接着,房间流淌起他那低沉、舒缓的声音。偶尔,说到动情处,李庚源也掷地有声,他不常笑,间或笑起来,中规中矩。 李庚源明年就要退休了。有徒弟已经开始回忆,师傅曾经跪伏在机器旁边的样子,像在朝拜。 技 2016年,李庚源获得国家级五一劳动奖章,介绍他的材料里,还列举了包括“云南省劳模”在内的7个奖励,小奖不算。 刚开始,奖励能让李庚源兴奋,他讲,年轻的时候在厂子干出点“事情”,厂里都给奖励,很高兴。最高兴的一次是获得曲靖市劳模。后来明白了,身上背的,更多的是责任。 慢慢的,再得什么奖励,李庚源便谈不出什么“感想”了,只说“是组织上的肯定”,看着是套话,但他说的却真诚。来人请他谈过去、谈成绩,李庚源侧着头想了想,抬头,不好意思的笑:“记不得了。” 徒弟们倒是记得。文宇讲,当年厂里有两台德国进口设备,一个刀盘出问题了,除了师傅,没其他人敢拆。因为机器运行时,刀盘高速旋转,涉及到动平衡。 厂里没有测动平衡的机器,一个零件装错了,刀盘转起来,不平衡,就可能磨损。 “师傅就找个纸盒,用纸板隔在里面隔出几个空间,拿笔写好左、右,就开始动手拆,左边拆下来的放左,右边拆下来的放右,问题解决后,重新装回去,一点问题没有。” 进口设备用“土办法”,艺高胆大,击倒一片,在场的人都佩服。如今,修理班上不管当时在不在场的,都听过这故事,津津乐道。 李庚源不只敢拆进口设备,有时候还重新做。2000年,厂里一种型号为KDF-2的机器,鼓轮与齿轮箱出现抱死,鼓轮也会被“打坏”。平均每年坏2个,一年下来成本就要66万。 李庚源检查下来,认为是设计不合理。思来想去,他自己画了张图纸,拿到外面(市场上)重做了一个鼓轮,装到机器上试,没问题。接着,厂里所有的鼓轮都换上了最新的“李氏”,再没坏过。 一来二去,在制造三部成型机维修班,大伙觉得,车间里,好像没有什么是李庚源不懂的,就叫他“祖师爷”。 习 徒弟王江龙讲,别看师傅初中毕业,但大部分机械图纸他都看得懂。更让他觉得神的是,师傅的焊接技术,甚至连专职焊工都赶不上。 说起李庚源的焊接,班上的电气工程师奉朝蓉瞪大了眼睛讲故事,“有一次,我们电机里的转子坏了,李师(李庚源)看过,找来电焊,给焊上了。”奉朝蓉从没见过,还有人焊这东西。“李师还跟我们讲过老黄历,自己还在家接电线。”奉朝蓉补充。 徒弟们把这些都当师傅的本事来说,李庚源却一语带过,“看图纸跟煤校老师学的,焊接,在国营东光机械厂的时候干过一段。”可王江龙明白其中的门道,“把两个东西焊在一起,要根据东西的材质、薄厚,选择焊接的角度,距离,这技术是练出来的。” 李庚源初中毕业后,当过木匠,修过锅炉,擅长钳工,进入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后,国产设备、进口设备,一路修过来,成了“祖师爷”。这期间,除了厂里的培训,李庚源只在1995年参加过一次系统性的学习,脱产10个月,学了语文、数学、化学、制图等基础课程。 如今的成就,更多的是“苦过来的”。据说,曲靖卷烟厂有一位前辈就和当时的年轻人说顺口溜:“苦不苦,问问李老五(李庚源在家排行老五)。” 进厂33年,李庚源无论是拆、是修、是做、是焊,都是为了减少成本,或者提高效率。“就像我做那个鼓轮,不做就要换新的,一个就要几万块啊,不能那么干。” 在任何一座现代化工厂,低成本和高效率都是真理,工人则是信徒,李庚源是其中极为虔诚的一个。 多年以来,让他有成就感的是,厂里每次技改,要搬设备,他都是总指挥,从没出过安全问题。徒弟们说他细心,他自己谦虚说是“运气”。“出了任何问题,对自己都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情。”李庚源说。 有一次,也是技改,卷包机从2楼搬到一楼,机器的距离变了,滤棒(通过机器发射至卷包机,切割后成为烟支过滤嘴)发射的距离也将跟着从120米变为240米。李庚源得想办法保证生产。 “我先把发射管道增加到280米,盘在屋顶上,提前调(试)好。那边机器一搬下去,这边就直接把管道装上去,开机、生产,一点没耽误。”李庚源说。 以上种种,横竖不过冰山一角,徒弟们讲,类

文档评论(0)

ipad0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