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KJ128人员监测系统在小康矿应用
KJ128人员监测系统在小康矿的应用
摘要:阐述了KJ128人员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结构,介绍了该系统在小康矿的使用、安设、管理、及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系统在使用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采取的技术方案。在小康煤矿应用的2年期间,系统稳定,效果良好,为矿井的安全监测与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人员定位 监测 管理 应用 改进方向
中图分类号: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061-01
1、小康矿矿井概况
小康矿属康平井田,其位于康平煤田的东北部,只有一个复合煤层,全井田发育。煤层厚度最大8.67m,一般3~5m。只有一个可采煤层,采用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水平标高为-399m。井底车场水平标高为-399m,车场形式为梭式,东西翼运输大巷直接与副井重、空车线直线相接,另于副井南侧设有空、重车绕道。
采煤方法为综采机械化放顶煤开采,采煤方式为倾斜长壁式,顶板管理为全部跨落法。小康矿开采煤系地层为中生代侏罗纪,煤层属于节理、层理发育的松软岩层,它的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碎胀;煤层顶板为油页岩,以泥质为主,遇水泥化,风化后成为片状,干后粉碎崩解,不易维护;煤层底板的粉砂岩,泥质胶结,具有遇风、遇水风化、膨胀特征。人员分布广、流动性大,给井下人员的安全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现有需入井人员1800人。小康矿确定为低瓦斯矿井,危害该矿井安全的主要有瓦斯、煤尘、火灾等因素。KJ128型人员监测系统由江苏三恒科技集团生产,在2008年11月在小康矿开始安装,于2009年5月通过验收。
2、系统构成
KJ128型矿用人员监测系统由地面主机、KTG8型光端机、KJF73型矿用无线接收分站、KGE32矿用发码器、KDW28-18型隔爆兼本安电源、传输光缆、传输电缆、接线盒等组成。井下人员所携带KGE32矿用发码器,间断无线发射代表身份特征的射频信号,当携带矿用发码器的人员经过KJF73型矿用无线接收分站时,被接收分站收到,传输电缆实时传送到井上主机,经主机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使井下每个人员携带发码器的具体位置、方向、时间均得到实时监测、处理、存贮,以通过操作人员查询、显示、打印。
3、系统应用及维护
根据小康矿井下巷道情况,人员监测系统分别在副井上、-399中央变电所、-570南二变电所三个水平布置3台KTG8型光端机,将光信号转换成RS485电信号,分别供在该水平安装的KJF73型接收分站与中心站通讯。
中心站设置一台主机,一台备机,一台由RS232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接口,一台带有防雷、防过压过流保护的UPS电源,停电情况下,可连续工作2小时以上。中心站主备机通过交换机与小康矿局域网实时连接,供各级用户查询和设置。地面中心站与副井口、井下中央变电所、S2采区变电所光端机采用一芯光纤串接的方式进行数传输,三台光端机以下采用树形结构,使用MHYV型通信电缆与各地点接收分站连接。
4、系统特点和改进
(1)被测目标操作简单,井下人员无须进行任何操作。(2)通行方式无限制,允许多人以“鱼贯而入”、“成群成组”的方式通过检测点,无漏检,不影响井下人员的正常通行和正常作业。(3)结构简单、配置灵活,可以根据井下的作业环境和投资情况,灵活设置分站和接收天线。当然,配置的无线数据监测分站和接收天线越多,划分的区域越准确,人员定位的空间范围越小,从而可实现逐点式监测。(4)可以和其它监测网络共网复用,也可以在KJ128型矿用人员安全监测网络里加设生产、环境参数传感器,形成矿井综合监测系统,节省投资。
与此同时,该系统也具有一定不足,如:系统采用专用通信电缆,使用成本增加;采用光纤通信时,当光缆损坏时,熔接光缆工作复杂且技术含量高;因系统采用RS485树形通讯结构,当某一地点信号短路时,将造成所有设备都不通讯,查找故障点很困难,无法及时掌握矿井人员动态。一台电源箱只能为一台分站供电,就地取长期供电的电源较困难,如果矿井在某一区域临时停产期间,将不能够正常监测。为此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正。
4.1 基站改进
(1)当分站与主机通讯出现问题,分站正常供电,数据不能传输时,人员信息不丢失,等恢复通讯后能重新上传数据。但数据传输量很大,长时间采集一台分站信息,造成其他分站不能正常采集,应定时采集一台分站一定时间后将其他分站人员信息采集出来,然后再定时采集该台分站,以免数据拥堵,造成系统瘫痪。(2)在分站上增加数码管或者液晶屏,使基站运行状态更为直观,在井口设置的唯一性检测分站能实时显示入井人员的照片、姓名、单位等与主机对应的人员信息,以便井口检查人员更直观的与携卡人员对照。(3)减小分站工作电流,降低分站功耗,使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