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章太炎“保持国性”教育观
论章太炎“保持国性”的教育观
摘要:章太炎认为教育应以德育为中心,对于近代国人尤其是青年的道德水准深感忧虑。他坚持“国学”教育是保持“国性”的良方。是提升和锻造青年道德情操的必由之路。他赞成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但主张实施“保持国性”的教育。
关键词:章太炎;“保持国性”;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004-02
一、核心是“德育”
章太炎主张教育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校的德育境况则很是忧虑,“德育、智育、体育,这三句话,原是该应并重”。但是当时学校中对于学生道德的培养显得缺乏。章太炎非常注重道德的培养,深知道德对于家庭、国家及民族的巨大影响。因此,他特别注重学校“德”的教育。章氏认为学习知识虽然不容易,而道德操守的培育则更难。“夫知识之顽固易开,而情志之顽固难料”,他指出农村的孩子到城市读书后,便会变得自高自大;出国深造的孩子便可能丢弃从前的经历和亲人,“吾观乡邑子弟,负笈城市,见其物质文明,远胜故乡,归者亲戚故旧,无一可以人目。又,上之则人都出洋,视域既广,气矜愈隆,总觉以前所历,无足称道,以前所亲,无足爱慕,唯少数同学,可与往还,舍此,则举国皆为鸟兽,不可同群”,他讥讽这种被物质俘虏的青年为“情志”的蜕变。而且这种蜕变被“新奇之说”驱赶着,其祸甚巨!非直如是,今者新奇之说,流为格言,日驱人于顽固而不返者,日:“发展个性也。”曰:“打倒偶像也。”发展个性,则其志向趣味渐倾于声色货利,礼仪廉耻一切可以不顾。打倒偶像者,凡一切有名无实、哗众取宠者,皆以偶像观之,但是经如此标准来衡量,则如国家、政党、法律、道德等等,都不是所谓的偶像者,也都可以在打倒之列,“洵若是,则于禽兽奚则焉?世以是乱,国以是危,而种族亦将以是而灭亡矣。今学校之弊,既至如此……长此以往,宁堪设想”。显然对于传统文化不能简单以“发展个性”与“打倒偶像”的借口全部否定,章氏认为这不单纯是“知识”缺失的后果,多是“情志”缺失的自然所致,而且现在年轻一代道德的缺失将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种族兴旺之大事。
章太炎认为青年学子“喜纷华”、“求报偿”、“趣于赢利”、“惰游”、“崇洋”的道德形成与学校有很大关系。他以张之洞在湖北办学为例,“以其豪举施于学子,必优其居处,厚其资用,其志固以劝人人学,不知适足以为病也”。全国其他地方纷纷效仿,这种养尊处优的学校教育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学子既以纷华变其血气,又求报偿……则趣于赢利转甚。其后学者益崇远西之学,其师或自远西归,称其宫室舆马衣食之美,以导诱学子。学子慕之,惟恐不得当,则益与之俱化。以是为学,虽学术有造,欲其归田野,则不能一日安也。自是惰游之士偏于都邑,唯禄利是务,恶衣恶食是耻……向之父母妻子,犹是里巷翁媪与做苦之妇也。自以阶级与之殊绝,则遗其尊亲,弃其伉俪者,所在皆是”。章太炎将这种“情志”的劣化又称为“为人纪之薄”。而且这种道德的危害不仅仅是个人的“庸行”,“吾所忧者不止于庸行,惧国性亦自此灭也”。“今之学子慕远西物用之美,太半已不能处田野。计中国之地,则田野多而都会少也。能处都会而不能处田野,是学子已离于中国大部,以都会为不足,有必实见远西之俗行中国然后快。此与元魏、金、清失其国性何异?”章太炎将这种“慕远西物用之美”已经不能“处田野”,进而主张去中国习俗而全盘的“西化”的主张为“失其国性”,将会与历史上“元魏、金、清”一样,被“汉化”而失其国性了。
二、“国学”教育是良方
如何避免“国性”灭绝?如何改观青年人个人的“庸行”?章太炎认为学校不应再给学生施以“豪举”,提供过分的物质享受。同时必须在传统文化中即是在“国学”中寻找医治的药方。他认为学校选择教材上要合理使用西方书籍和“国学”书籍。“为物质之学者,听参用远西书籍”,此中的“物质之学”相当于如今自然科学的科目;章太炎认为我们在自然科学方面是落后于西人的,甚至在国际法的教学上也应该使用西方的书籍。但是“若夫政治、经济,则元以是为也”。章氏还认为,“今诸科中,唯文科最为猖披,非痛革旧制不可治。”从此可以看出章太炎并非一味反对学习西方文化,也并非自认国学是万能的守旧者。
章太炎坚持认为,青年学子不应该贪图物质享受,学校及家庭不要提供滋养这种贪图“物质享受”的条件。但是现实中青年学子已经形成了这种丧失健康“情志”的情况,如何改变呢?如何提升年轻人的道德,塑造他们的品格情志?章太炎给出的答案是国学。他充满自信地认为国学是解决此问题的不二法门。国学浩渺无垠,该如何读起?他认为读经对于青少年最重要,“说经尚矣,然夫穷研,推改度制,非十年不能就。虽就或不能成德行,不足以发越志趣”。儒家经典固然精妙,古人读书十年方可能得“通经”,在这“通经”者中又只有部分能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