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刺萼龙葵入侵生物学的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刺萼龙葵入侵生物学的研究

刺萼龙葵入侵生物学的研究 报告人:杜晶晶 指导老师:王英强 生物入侵 生物学特性 入侵状况 危害特点 防治对策 生物学特性 入侵状况 危害特点 防治对策 1 加强排查 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加强对该种植物的排查,在全国也应当发布信息,介绍该植物的特征和危害,排查的重点应当在东北、华北地区。 2 严格检疫 应当尽快向各海关和边境口岸发出信息通报,加大对该植物的检疫力度,尤其对进出口和国内调运的粮食作物的种子更要加强检疫。 3 机械铲除 刺萼龙葵在植株生长初期,将其铲除最为安全和有效。对于刺萼龙葵生长过的地方,一定要进行多年追踪调查和铲除。 4 化学防治 国外现在主要用2,4一二氯苯氧乙酸(2,4一D)在刺萼龙葵开花前进行防治。如将2,4一D和百草敌(Banvel 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联合使用,防治效果会更好。 5 加强对刺萼龙葵种子的管理和处理 刺萼龙葵种子仅保存在少数科学研究和检疫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法规保管。除保留少量种子进行研究和存档外,其余均应予以销毁,以杜绝其散失和传播。 参考文献 * * 生物入侵是指某些物种由原来的分布区扩展到新的地区后,在新地区快速繁殖和扩散,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危害的过程与现象。 据统计,生物入侵已成为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因之一,其对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自然平衡造成长期威胁,我国几种主要入侵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74亿元。 外来入侵植物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植物。 如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phorum )、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凤眼莲(Eithhornia crassipes)、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等人侵植物均已在我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龙葵,俗称龙葵草,又名燕莜,苦葵,水茄,为茄科植物。它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植物,其结实量大,生长迅速,是北方农田的主要杂草,有药用价值,可清热解毒。但由于其含龙葵碱所以有一定毒性。 刺萼龙葵 刺萼龙葵( Solanum rostratum Dun)又称刺茄、尖嘴茄、黄花刺茄, 为茄科, 茄属, 一年生草本。 该物种龙葵原产于墨西哥及美国西部地区, 现在已经遍布于除佛罗里达州以外的整个美国境内, 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 在俄罗斯和我国被列为境内限制传播的检疫杂草。 形态特征 直根系。茎上密被黄色硬刺及星状毛。单叶互生,叶两面具刺。总状花序,花冠黄色,辐射对称;雄蕊,异型,着生于花冠筒部,与花冠裂片互生;雌蕊纤细,尖端内弯。浆果球形,成熟时黄褐色 。 生活史 一年生草本。4月或5月上旬当气温达到10℃时刺萼龙葵种子即开始发芽,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花,7月初果实形成,8月中、下旬果实逐渐成熟,浆果由绿变为黄褐色,9月末至10月初降霜后刺萼龙葵植株萎蔫枯死,整个生长期约150d。 生态习性 刺萼龙葵常生长于荒地、草原、河滩和过度放牧的牧场,也能侵入农田、果园、瓜地、路旁及庭院。 传播、定殖和扩散能力 刺萼龙葵主要来源于美国,可能由种子混杂在饲料中传入中国。刺萼龙葵繁殖能力较强,每浆果可产种子55~90粒,一般植株结实量达1万~2万粒。刺萼龙葵扩散蔓延速度很快,浆果成熟时,主茎在近地面处断裂,断裂的植株像风滚草一样滚动,可将种子传播到远处。 刺萼龙葵于1980年在辽宁省朝阳县首次被发现。近年来该植物已广泛生长在我国的辽宁、大连等地,现在张家口、北京和乌鲁木齐等地也发现了该植物,在我国已被列入检疫植物 。在国外已有很多有关刺萼龙葵的形态结构、传粉、毒性和对某些农作物影响的报道。从目前的有关报道可知,刺萼龙葵在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地区正呈扩大蔓延的趋势。 2008年7月,朝阳市突然发生外来有害植物刺萼龙葵入侵事件,全市发生面积47000亩,经过两年的集中治理,2010年全市刺萼龙葵发生面积没有扩大,密度已经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两年来,全市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的铲除方式,共出动铲车300多台次,投入人工9万多个,投入资金676万元,及时将发生的刺萼龙葵进行了铲除;全市共建立刺萼龙葵监测点18个,安排综合技术防治示范区4个,为做好铲除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