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痢疾PPT(2010秋季学期)
处方:(疗程一般7天,以脓血尽、里急后重除为度) ①苦参、马齿苋以1:2比例,水煎收滤液150ml保留灌肠。 ②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穿心莲等份,黄柏适量,水煎收滤液150ml保留灌肠。 灌肠疗法治疗痢疾 ③黄连、黄柏、马齿苋、白头翁等量,水煎收滤液150ml保留灌肠。 ④马齿苋60,地榆、黄柏各15,半枝莲30,煎至150ml保留灌肠。 ⑤白头翁根茎30-50,煎至100ml保留灌肠。 灌肠疗法治疗痢疾 名家治痢 程门雪:桔梗、枳壳调上、中焦之气,为治痢要法之一。 张伯臾:瓜蒌、薤白通阳化浊,滑利气机;里急后重甚,加用升麻以升之。 蒲辅周: 阴虚痢用连理汤加当归、白芍、阿胶育阴清热,阴阳并调; 休息痢用古方救绝神丹:当归10 白芍15 槟榔10 广木香10 莱菔子6 枳壳10 薤白6 滑石18 甘草6 名家治痢 朱良春:仙桔汤补脾敛阴,清化湿热,治疗慢性痢疾。 仙鹤草30 桔梗6 乌梅炭4 白槿花9 炒白术9 广木香5 生白芍9 炒槟榔10 甘草4 八、转归预后 (1)年轻体壮者易治; (2)年幼、年迈体弱者难愈; (3)1周内控制症状者可获痊愈; (4)2周内未控制症状者易转为慢性; (5)发病即高热惊厥昏迷者难治,应及时积极抢救。 九、预防及护理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食品需者沸后食用,常食大蒜有一定预防作用; (2)抓好“三管一灭”:水、粪、饮食妥善管理,灭苍蝇; (3)注意调摄身体,提高抵抗力; (4)及时治疗。 患者王某,男,28岁,晚10时外出吃夜宵,次日上午9时起腹痛,里急后重,腹泻,大便量少,为赤白粘冻,白多赤少,自服黄连素4片无好转,伴见身重困倦,恶寒,苔白腻,脉濡缓。 病例一 患者李某,男,27岁,因日间食用剩汤后,晚间即出现腹痛,服止痛药未能缓解,腹痛拒按揉,夜间腹泻10余次,无力,纳差,次日就诊时解脓血便,腥臭,肛门下坠灼热,尿黄,舌苔黄稍腻,脉滑数。 病例二 病历三 曹XX,女,76岁,于1962-9-22初诊。 三个月前下利脓血及粘液便,每日二十次左右,腹痛有里急后重感,住某医院诊为细菌性痢疾,经用抗生素治疗十余日症状消失出院。三天后又复下利脓血粘液样便,症状基本同前,住另一医院,又用抗生素治疗一星期,症状消失出院。几天后又复发下利,呈粘液涕状便,仍有里急后重感,请某中医诊治,服汤药五付,痢止,最近每日晚上咳嗽,有白粘痰,下午自觉发热,有时体温稍高,大便每日一至三次,不爽而稍夹脓血及粘液,尚有里急后重感,不思饮食,只能食稀粥,腹胀,小便尚佳,脉弱,舌质暗,苔白腻少津。 属中气下陷,脾失健运,治宜调脾胃、益中气,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生黄芪一钱五分 党参一钱 当归一钱 陈皮一钱 升麻七分 柴胡七分 炙甘草五分 粉葛根一钱 生姜二片 大枣三枚 服三付。 9-29复诊:服药后大便成条而微干燥,无脓血粘液,无里急后重,尚稍咳嗽,有少量痰,食纳转佳,脉滑微数,舌正红苔减,继续调和肺胃,温化痰湿。原方去黄芪、葛根,加半夏一钱五分,前胡一钱,茯苓二钱,三付。至次年因其它病来门诊,云服上药后下痢后重未再发过,说明痢疾已完全治愈。 按:本例中虚邪陷,故不用攻邪,而补益中气。盖因正胜邪却,中气得升,陷邪始能举而出之,否则徒治其邪。摘〈〈蒲辅周医案〉〉 九、小结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主主症的疾病。以夏秋为主要发病季节。本病具有散发性,又有流行性,部分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主要病因是外感时疫邪毒,内伤不洁饮食。病位在肠。病机为气血邪毒凝滞于肠道脂膜,化为脓血。 病类分急、慢性两类,急性包括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慢性包括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 病性有虚实之分,急性者多实,慢性者多虚,亦有虚中夹实者。一般实证病程较短,虚证病程较长。 其治疗宜分清寒热虚实,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寒温并用。 痢疾的预后一般良好,因其具有传染性,故重在预防、控制传播。 九、小结 * (三)分证论治 发作期 痢 疾 疫毒痢 寒湿痢 阴虚痢 虚寒痢 休息痢 缓解期 脾气虚弱 脾阳虚衰 寒热错杂 瘀血内阻 噤口痢 湿热痢 1、湿热痢 辨证依据 主症: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兼次症: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发热恶寒,头痛身楚,口渴发热。 治法: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 黄芩、黄连、大黄:清热化湿解毒,推荡积滞; 芍药、当归、甘草:行血和营以治脓血; 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以除后重; 肉桂:反佐,防苦寒伤中与冰伏湿热之邪。 1、湿热痢 临床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