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路喜宏无愧于闪光党徽等6则
路喜宏无愧于闪光的党徽等6则
路喜宏:无愧于闪光的党徽
本刊记者 赵俊涛 田欲晓
在清镇市,有一位视事业如生命,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现任清镇市百花湖乡党委书记路喜宏。
人们还记得2004年4月30日晚,一场百年未遇的特大风雹灾害袭击清镇,灾害造成5人死亡、88人受伤,大面积农作物绝收,近千间房屋毁损、倒塌,数百头大牲畜被砸伤、死亡,无数树木被连根拔起、拦腰折断,整个场面惨不忍睹、触目惊心。风雹刚停,当时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路喜宏的身影就出现在办公室,电话询问和统计灾情。第二天一早,又带领干部职工来到灾区,奋战在救灾第一线,头顶烈日帮助灾民开展生产自救。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他放弃了个人爱好,把心思用在了看书、学习上,10几年下来,共写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收集整理了10几本剪报。
在组织部门工作期间,路喜宏常常面对权力、金钱、职位特别是人情的考验。在查处一些基层组织或个人违纪行为时,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面对一些同学、朋友吃请、邀游,要求帮忙办事,都被他婉言谢绝。遇到干部调整的时候,有些熟人总希望打听点“内部消息”,但路喜宏总是严守组织纪律,从未透露过一丁点组织机密。
在全市第一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带领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的同志,在设立热线电话征求意见、亮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提高特殊群体党员参学率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同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采取“三联三找”方式联系流动党员、送学上门、结对帮学、邮寄送学、远教助学、田间课堂、宣讲辅导、观看“红色经典”影片、演讲比赛、集中考试等针对性措施,创新先进性教育活动载体和内容,很多做法被省、市先进性教育办公室认可和推广。
路喜宏到乡镇工作后,到农村调研时看见一些孩子因没钱交学费面临辍学,就资助或协调解决孩子学费问题;到联系村了解到一些贫困户没钱参加合作医疗时,他慷慨解囊,给予资助。
路喜宏自1991年参加工作迈进清镇市委党校的大门开始,16年中,一步一个???印,从党校工作人员到清镇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百花湖乡党委书记,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坚持公道正派、务实创新、爱岗敬业、勇于拼搏,始终无愧于胸前那枚熠熠闪光的党徽。
罗光美: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
□ 本刊记者 陈恩达张 波
罗光美是麻江县贤昌民族乡新场村新场片区党支部书记。在麻江,老罗带领群众致富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罗光美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靠的是自己一身过硬的本领。这一身的本领,是他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锻炼出来的。初中毕业后,罗光美先是跟随父亲学打铁,后来为进一步增加家庭收入,有经济头脑的他又开了一个小百货店,渐渐富了起来。当他看到周围的村民生活困苦,在贫困线上挣扎时,他就想,如果能带领大家找到一条适合本村发家致富的路子,该多好啊。这成了时刻萦绕于罗光美大脑中的一个强烈念头。
有了这样一个想法,罗光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用心去发现有助于这个想法实现的线索。在1993年,他在贵阳市场上发现一斤折耳根可以卖2.5元,就开始回去收购,让村子里的人通过卖折耳根增加一些收入。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红蒜的销路很好,回去以后立马就将自己家的红蒜扩种到了2亩,在自己扩种的同时,他还发动村民发展红蒜种植,想让红蒜产生规模效益。
从那天起,罗光美的床头、案边便摆满了大蒜种植的书籍和资料,不仅如此,他还自费外出参观学习,请农技人员实地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他种植的2亩红蒜亩产蒜薹500斤,蒜头1300斤,每亩收入达2500余元,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民们的看法变了,慢慢地相信了罗光美的做法,罗光美扩大红蒜种植面积的想法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如今,红蒜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该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蒜专业村和品种改良基地。
随着红蒜种植技术的成熟和推广,罗光美的思路更加宽阔了。他想的是如何使红蒜产业做得更大,以更大规模获取更多效益,带动全县群众都富起来。用他的话来讲,就是“要大家搭伙跟上来、搭伙富”。2004年,麻江红蒜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他光荣地被选为红蒜协会会长。2005年,全县红蒜种植面积已达3万余亩,他也成了全县广大蒜农眼中的红蒜专家。
他无私地帮助每一个向他求教的人,因为求他帮忙的人太多,自己干农活的时间就很少了,一年在自己的田里忙活不到两个月,更多的时间都在县里各乡村之间穿梭。熟悉他的人说:“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郎庆华:关键时刻我带头上
□ 本刊记者 谭仕伦 谌贵璇
2004年的一天,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台上,中共党员、市人民医院外科系统党支部书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