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后信贷期风险化解.docVIP

关注后信贷期风险化解.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注后信贷期风险化解

关注后信贷期的风险化解   2009年,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扩内需、促增长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当年信贷增量达到了9.6万亿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为“保八”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信贷规模天量增长后,随之而来可能产生的不良资产风险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信贷高速增长下的银行业风险      经济周期与不良贷款的关系   银行作为典型受宏观经济影响的周期性行业,其经营的不仅是货币,更是风险。国家如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最为深刻。在我国经济扩张时期,多种因素导致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助推力。但在经济过热和通胀之后,随之而来的紧缩,又会使银行成为了风险损失的主要承担者。在宏观经济开始扩张时期,社会流动性充足,信贷资金需求旺盛,银行对经营形势预期往往过于乐观,对风险估计不足,可能制定出较为激进的经营目标,信贷投放过度扩张,部分信贷资金流入低水平、高耗能、重复建设等高风险项目。当宏观经济进入紧缩时期,流动性不足的矛盾逐渐显现,有经营问题的客户和低水平项目信贷风险不断暴露,信贷不良率上升,导致银行对未来经济走势悲观,制定保守的信贷政策,上收审批权限,从严审批条件,收缩信贷规模,使部分经营健康企业的合理融资也出现困难,使银行不良率进一步攀升。   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长变化,与经济周期性波动相关性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二是90年代初经济过热时期(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率从1990年的10%上升到1993年的20%左右)。三是9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在1997年至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再次急剧上升。三次不良贷款大幅增加均受到了经济波动的影响,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轨迹十分吻合。而最明显的一次是2003年,当年银行贷款猛增,银行盈利增加,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双降”。但是当时大量放贷的后果是宏观失控、经济过热,最终迫使中央进行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则导致了银行许多新不良贷款的产生。   不良贷款增加的危害性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经济与银行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作用愈加明显。一方面,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银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银行业的良好运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银行业风险性和不稳定性,也会导致或加剧经济波动,甚至引发金融和经济危机,破坏经济的增长。   对社会来说,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大量增加,会使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性下降,影响对资金的使用,整个社会的流动性会出现问题,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对银行来说,不良贷款的增加,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也必然会导致不良率的上升,拨备的增加,核销增加。由此,轻则出现当年利润减少,股价下跌,影响国家税收、股东分红、员工薪酬。重则要动用资本金冲销坏账,如果资不抵债,则要破产清盘。      信贷规模控制后可能引发的三大风险      2009年天量贷款投放的去向,主要是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和经济实体三方面。如果国家采取信贷规模控制政策,会导致银行在这几方面不良贷款的上升。   政府平台贷款的风险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共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其传导模式十分相似,都是经济大幅波动引起的。其过程是:固定资产投资盲目扩大,迫使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社会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继而带动上、中、下游价格上涨。固定资产项目形成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实际需求,产品销不出去,企业没有现金流回收,资金链断裂,银行贷款形成不良贷款。而2009年各地政府大量上马的建设项目,如前所述已到达历史最高水平。这些项目主要的风险有两类。   建设资金不足风险。按照“四万亿投资振兴规划”,中央财政承担1.18万亿元,其他2.82万亿元是由地方财政来承担。由于新开工项目剧增,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已经逐渐暴露。据国家部门审计结果表明,许多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到位率还不足50%,有的甚至不足30%。如果2009年新开工项目还没完成,2010年又上新的项目,将会留下很多半拉子工程、烂尾项目。一般项目建设周期在三年左右,第一年需要项目总投资额的10%~25%,第二年最需要资金,约为40%~60%。在银行信贷控制的情况下,后期建设资金能否落实到位,成为项目能否建成的关键。   还款来源不落实风险。政府平台项目是否有风险,关键要看项目建成后有否现金流收入。不少地方政府主导的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做得非常完美,但未来现金流能否真正实现却不容乐观。如果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重复建设,大干快上的项目,更是前景难料。如果要依赖政府今后的综合还款能力,面对快速的增长的债务规模,财政收入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想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