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专利权”兴废.docVIP

清末“专利权”兴废.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专利权”兴废

清末“专利权”的兴废   1912年12月12日,中华民国的第一部经济法规《暂行奖励工艺品章程》颁布。这个貌似无足轻重的法令,埋葬了中国实业的一个旧时代。在此之前,官商、绅商、买办商人构成了中国实业界的主角;在此之后,草根商人、西化商人与海外归侨,连同以张謇为代表的绅商成为中国现代商人的主体。一个百川入海、生机勃勃的实业时代到来了      1912年11月,民国政体初定、百废待兴。这一天,在全国工商会议上,与会代表、四川籍官员王国辅代表农商部实业司,提出了订立破产法、“集股法”和专利法的三项议案。谈及专利法时,王国辅说,“中国工业只有仿制类,少发明”,应以立法形式予以激励;他说,“前清专利章程年限过久,及反正后,各省皆滥予特权,于自由竞争原理不合,即于工商业进步上,亦大生障碍”。他最后谈到,真正的专利保护,仅限于商标权、特许权与“实用新案权”,风行了近三十年的清末“十年专利”,不过是非驴非马的产物……   这一天,百余名代表以漫不经心的姿态表示,三项议案,“(可)互并送部参考”;也就是说,这些法令不需要提交参议院审议批准,农商部斟酌颁行就可以了。而十几天后,1912年12月12日,作为中华民国的第一部经济法规,《暂行奖励工艺品章程》颁布了。当时的主要报刊如《申报》、《时报》、《东方杂志》等,也仅仅予以简短的报道。   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貌似无足轻重的法令,埋葬了中国实业的一个旧时代。在此之前,盛宣怀、聂缉?、张謇、周学熙、郑伯昭、王一亭……构成了中国实业界的主角。他们或是官商,或是绅商,或是买办商人;而在此之后,张嘉?、穆藕初、范旭东、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简照南简玉阶兄弟、郭乐郭泉兄弟……这些草根商人、西化商人与海外归侨,连同以张謇为代表的绅商,成为中国现代商人的主体。一个百川入海、生机勃勃的实业时代到来了。   那么,对这部法规,与会的152名代表为什么如此忽视呢?这个旨在奖励发明与改良的法令,又何以牵动那么多民国企业史大人物的命运呢?      “十年专利”   这就不能不谈到以李鸿章为始作俑者、风行了近30年的“十年专利”。1881年,在给李鸿章的一份禀帖中,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郑???应谈到,作为中国第一家引进西式机器的企业,织布局符合“始到独造”的西方专利惯例;为此,“嗣后上海一隅,无论何人……只准附入本局合办,不准另立一局,显分畛域”。次年,李鸿章获得了对该项专利的十年授权。   这是中国第一例专利许可。但毫无疑问,这个“十年专利”,与西方通行的专利权大相径庭:后者只针对发明创造、工艺改良,前者却垄断了使用机器、兴办工厂的权利,是不折不扣的专办权、专营权。   又何只是上海?6年后,当两广总督张之洞也打算采买机器、兴厂织布时,他致电李鸿章,“十年内不准另外设局,是否专指上海而言?……进口布多销旺,断非沪局所能遍给,粤不至侵沪局之利。”对这个软言相求,李鸿章送了个顺水人情。他在复电中表示,“粤设官局距沪甚远,似无妨。”   1890年,伴随着张之洞调任武汉,湖北官织布局动土施工了。但此后几年,除了这两家官办企业,中国没有诞生任何一家机器纺织厂。李鸿章试图以垄断追逐厚利的念头早已有之,远在1875年,他在给朝廷的一份奏折中,他控制机器、防止流入民间“以生变乱”的态度就跃然纸上:“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当随时设法羁縻。”   就这样,从一开始,最先进的机器与最古老、最陈腐的垄断特权,就奇异地、令人叹息地纠结在一起了。即使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尽管效法欧美、“实业救国”成为盛极一时的潮流,但“十年专利”不仅没有成为过去,恰恰相反,它从机器纺织业扩展到采矿业、缫丝业、面粉业、火柴业和诸多公用事业,扩展进了现代工业的任何一个领域。      巨头的诞生   1895年,被誉为“近代完人”的张謇,在南通筹办后来被大书特书的大生纱厂。十几年后,他回忆了5年筹备、颠沛流离的艰难历程:忍辱蒙讥,“伍生平不伍之人,道生平不道之事……不知凡几”;为了节省费用,前往上海筹款时,他往往“卖字自给”,即使如此,“往往甲日筹得一二万,乙日已罄,丙日别筹,而丁日又须还甲”……凡此种种,让50余名股东无不唏嘘。   但这一天,张謇并没有谈到,支撑他在万死中觅求一生的,不仅是坚韧的天性、“实业救国”的高远理想,还有“十年专利”带来的市场前景。几乎刚刚开始筹办大生,在优质棉花生产地南通,他就获得了“二十年内、百里之间不得有第二厂”的专利权。   不仅张謇。   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创办业勤纱厂,作为无锡第一家现代企业,它顺理成章地享受到了“十年专利”;次年,宋炜臣在汉口创办燮昌火柴公司,同样是“十年专利”。不久后,张莲芬的中兴煤炭公司,“距矿百里内他人不得再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