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棣周爱国,是永恒情怀
胡棣周爱国,是永恒的情怀
胡棣周先生 是一名爱国人士,然而很多时候远不只是爱国这么简单。他对祖国的那份浓浓的爱,几十年不变,不管承受多大委屈,也不管受到多大的打击,胸中常怀着一团火,他曾义正严辞地说:“我是中华男儿,我说自己爱国之心的话,决不令中华男儿蒙耻。”为中国,他愿意奋斗终身,在办《香港夜报》的几十年里,常常为国运而悲喜,他为香港争取权益做了大量工作。改革开放后,为国家建设穿针引线,付出了积极地努力和贡献。
【胡棣周先生,祖籍中山,1952年从澳门来到香港,在香港的《晶报》担任编辑,1961年,创办《香港夜报》,是一位资深的媒体人,1974年成立帝州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穿针引线,促成了这一项目,并兼任孔教学院副院长等社会公职。】
借助文字的力量,言说心中的不平
胡棣周先生曾经是那么的大义担当,又是那么的顽强坚韧,他在动荡的环境中,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他那一代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记忆,这记忆到了今天,成为了一种情结,不时地牵动着他们那一代人,还有他子孙的敏感神经,一代又一代的人,被他们那种爱国的举动而震撼,也被他们那种强烈的爱国心感动。
胡棣周先生祖籍广东中山,在澳门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1952年,时值17岁的他只身一人从澳门来到香港,“艰难”――胡棣周先生只用两个字形容了当时的处境。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廖承志先生支持的《晶报》报社担任编辑,五年的编辑工作浓缩成为满腔爱国爱港的思想,存留在他的心中,直至数十年之后也未曾褪色。
1961年,胡棣周先生创办了《香港夜报》,以笔录其口,以手写其心。“那个时候,中国人在香港根本没有地位,他们根本不把中国学生、中国工人当人看。”回忆起当年中国人在港英政府统治下的处境,胡棣周先生仍然满是悲愤,满是哀伤。当时,他不顾自己有可能成为港英政府统治者的眼中钉,毅然在《香港夜报》发表文章警告港英政府说:“你们不要胡来,香港始终是要回归中国的。”他的笔锋如此犀利,正义凛然。
在人们心中,文人似乎总是一个弱??,可就是胡棣周先生这样一名文人,在坚强和容忍中,将手中的笔幻化成一把利剑,笔笔刺疼了港英政府的心?,让港英政府统治者恐惧。
胡棣周先生创办的《香港夜报》有闻必录,在同行眼中是一名舞笔舞剑的能手,其坚韧激情和民族气节让许多人非常钦佩。在“反英抗暴”期间,《香港夜报》通栏标题大书:“鲤鱼岛外突现中国炮舰,驶向香港海域?”标题醒目将千千万万爱国人士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时任《文汇报》总编辑金尧如先生一看拍案叫绝,他在回忆录里说:“据说,当天《香港夜报》第一版卖了六七万份,再版五六万份也很快被一抢而光。此后,《香港夜报》直线上升至十几万份。在当时,胡棣周的《香港夜报》、潘怀伟的《田丰日报》以及另一份报纸共三家报社形成了爱国爱港、英勇奋战的统一战线,其销路之广,号召力之强与《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不相上下。”
在以胡棣周先生等人的英勇斗争下,对港英政府在政治、经济、人心、国际信誉上都受到严重的打击,其影响力远远超过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因此,一些爱国爱党的新闻宣传单位成为了港英政府的重点搜查、封闭、起诉的对象。
不久之后,港英政府派出大队警察突入胡棣周先生、潘怀伟先生的家,将他们逮捕入狱,胡棣周先生被港英政府判“煽动罪”。同日,港英政府随即宣布对《香港夜报》、《田丰日报》等三家报纸的停刊令,轰动一时。胡棣周先生说:“当时我被判了21年,即时实行。后经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积极营救之下,才改判成3年。”
就是在那样一段特殊而又艰难的日子里,胡棣周先生在面对港英政府的残酷和中国人遭遇不公正待遇时,愤怒的他选择了藉助文字的力量,言说着心中的愤怒和期盼,一次次来自于心底的呐喊,唤醒了众人的灵魂,是那样的刻骨,又是那样的透彻。
三年的牢狱生活,是胡棣周先生在那个特殊时期为爱国付出的代价,他至今回忆起来仍觉得是值得的;三年的牢狱生活,丝毫没有动摇他的爱国心,他曾经说:“我是中华男儿,我听中华男儿的话,我听自己爱国之心的话。”这颗坚定的爱国心,一直陪伴一生。
为大亚湾核电站穿针引线
二十多年前,胡棣周先生将一手创办的《香港夜报》交给自己的弟弟。根据时局的变化,《香港夜报》由时政报改版为马经报。而胡棣周先生继而开始转战商场,于1974年成立帝州投资有限公司。
胡棣周先生从1985年起作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WESTYNGHOUSE)中国代理,和德国西门子――全球最大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中国市场代表,这一身份持续了二十多年。德国西门子通过他将产品销往中国,在内地已拥有几十个电站的客户。他说:“我懂得中国的需求。”因此长期以来,胡棣周先生常往返于美国、德国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