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神经系统6感觉传导通路
第1页/共27页 人体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剌激,并将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内不同神经元链自周围传至中枢神经系统,最后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这些途经称为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包括本体感觉(深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浅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味觉和嗅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可总结为三级传导,二次接替,一次交叉,对侧管理。具体的特点有: 通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在脊髓后角或脑干的脑神经感觉核中;二级纤维在脊髓或脑干交叉;第三级神经元在间脑;第三级纤维都经内囊上传至大脑感觉中枢。 第2页/共27页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精细触、压觉(即辨别两点间距离和感受物体的纹理粗细等)的感受器在皮肤。两者传导通路相同,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脊髓 延髓 脑桥 中脑 丘脑 腹 后 外侧核 内囊 中央后回 薄束核 内侧丘系 交 叉 内外丘系 S4 L3 T4 C8 楔束核 脊神经 节细胞 I. II. III. 薄束 楔束 一、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 觉和精细触、压觉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 为脊神经节细胞,其胞体在脊 神经节内。 其周围支随脊神经分布于感受器。 中枢支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分为长升支和短降支,其中,来自第 5 胸节以下的升支形成薄束;来自第 4 胸节以上的升支形成楔束。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3页/共27页 脊髓 延髓 脑桥 中脑 丘脑 腹 后 外侧核 内囊 中央后回 薄束核 内侧丘系 交 叉 内外丘系 S4 L3 T4 C8 楔束核 脊神经 节细胞 I. II. III. 薄束 楔束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内。 此两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延髓中央灰质的腹侧,并左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形成内侧丘系,在延髓中线两侧上行,经脑桥、中脑,最后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4页/共27页 脊髓 延髓 脑桥 中脑 丘脑 腹 后 外侧核 内囊 中央后回 薄束核 内侧丘系 交 叉 内外丘系 S4 L3 T4 C8 楔束核 脊神经 节细胞 I. II. III. 薄束 楔束 第三级神经元 是丘脑腹后外侧核,其轴突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此通路若在不同部位受损,则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相应部位各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感觉性共济失调)以及不能确定皮肤的两点间的距离。 第5页/共27页 脊神经节 中间内侧核 胸核 延髓 小脑下脚 小脑中脚 脑桥 小脑上脚 大脑脚 小脑皮质 齿状核 脊髓 脊髓小 脑前束 脊髓小 脑后束 脊神经节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第6页/共27页 脊神经 细 胞 I. 白质前连合 后 角 固有核 脊髓丘脑 前 束 脊髓丘脑 后 束 延髓 脑桥 中脑 脊髓丘系 内侧丘系 腹 后 外侧核 内囊 丘脑 豆状核 中央后回 II. III. 二、痛觉、温度觉和粗 触、压觉传导通路 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 可分为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和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四肢的 浅感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是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内。 周围支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 中枢支组成后根外侧部进入脊髓背外侧束,在束内上升1 ~ 2个脊髓节后进入灰质后角固有核。 第7页/共27页 脊神经 细 胞 I. 白质前连合 后 角 固有核 脊髓丘脑 前 束 脊髓丘脑 后 束 延髓 脑桥 中脑 脊髓丘系 内侧丘系 腹 后 外侧核 内囊 丘脑 豆状核 中央后回 II. III.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固有核。 自固有核发出的轴突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外侧索和前索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压觉)上行。在延髓上段两束合併,称脊髓丘系,继续上行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8页/共27页 脊神经 细 胞 I. 白质前连合 后 角 固有核 脊髓丘脑 前 束 脊髓丘脑 侧 束 延髓 脑桥 中脑 脊髓丘系 内侧丘系 腹 后 外侧核 内囊 丘脑 豆状核 中央后回 II. III. 第三级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6章维生素和矿物质学生.ppt
- 第6章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09101.ppt
- 第6章消费者的情绪情感与意志.ppt
- 第6章线粒体遗传病13.ppt
- 第6章消化lyx.ppt
- 第6章消费者知觉101104.ppt
- 第6章械加工质量第6节含习题.ppt
- 第6章兴奋的引起与传播0504.ppt
- 第6章形状路径和文字.ppt
- 第6章药物过量.ppt
- 合唱艺术在初中生音乐审美体验中的价值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业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创新设计与用户需求满足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工业废气深度净化技术在环保材料研发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文化发展的管理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中国文化多样性探讨试题及答案.docx
- 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应用场景分析:2025年低时延高可靠通信解决方案探索报告.docx
- 小学英语国家课程校本化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训练方法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跨学科教学成果评价中人工智能辅助评价体系优化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低空旅游产业2025年消费体验优化与市场推广策略报告.docx
- 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辅助治疗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