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几种常见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定 预防甲型H1N1流感 减少集体活动 遵循“五步法”洗手 尽量参加户外锻炼 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注意个人卫生 合理使用消毒剂 中国卫生部于五月十一日上午确诊了中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 告 2009年 第8号 经国务院批准,现公告如下: 一、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二、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特此公告。 二〇〇九年四月三十日 甲型流感流行周期 自10月以来,我国内地病例数激增,重症100余例,死亡数例。 传播能力为季节流感的4倍 此次流行周期将至明年3月 病毒严重变异的可能性不大 当前,我国疫情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以学校暴发疫情为主。 二是疫情从城市向农村地区持续蔓延。 三是甲型H1N1流感流行强度持续增加,部分地区已进入高发期。 疫苗保护率可达85%以上 结核杆菌所致结核病死灰复燃1991年,《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1、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卫生部:结核病防治中心省、市:“结防院”区、县:“结防所” 区、县结防所主要职责:(见144页) 2、预防接种 3、疫情调查与报告《结核病报告卡》①监测区:24小时内报告②城市非监测区:1周内报告③农村非监测区:2周内报告 4、治疗卫生部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结核病诊疗规程》 5、控制传染(1)从业人员的管理(2)健康体检 “涂阳肺结核病人”? (二)性病防治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俗称“花柳病” 我国性病流行概况解放前:性病流行1964年:基本消灭1977年:死灰复燃 1991年:《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1、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2、法定管理病种3、防治机构4、预防5、治疗6、报告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 按传染方式可分为:后天梅毒 先天梅毒(胎传梅毒)按临床表现可分为: 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三期梅毒 流行病学 1. 流行简况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于1505年经印度传入我广东,至今已近500年。 解放前是中国四大性病之首,60年代初基本被消灭,80年代再次发生和流行。1991年报告病例数为1870例,1995年11336例,1997年33668例。1997年以来占报告8 种性病的比例在6%以上,呈明显增多趋势,临床经常可见一、二期梅毒, 也已发现三期梅毒和先天梅毒。在义务献血员中发现隐性梅毒。 2.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2.1 传染源: 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感染的人的皮损分泌物、血液中含量很大。感染后的头2年最具传染性,2 年后基本不通过性传播。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并在感染后2年依然有传染给胎儿的危险。 2.2 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约占其95%以上。早期传染性最强。如果是显性梅毒,可发生性行为接触的任何部位的硬下疳,如生殖器、肛周、直肠、乳头、舌、咽、手指等部位的硬下疳。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一般认为感染后2年以上性接触就不再有传染性。 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多发生在妊娠 4个月以后,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胎传梅毒儿。一般认为孕妇梅毒病期越短,对胎儿感染的机会越大。感染后2年仍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梅毒螺旋体也可以间接接触传染,如通过接吻、 哺乳和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裤、被褥等日常用品造成传播。 (三)艾滋病的监测管理 (AIDS) (HIV)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的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几乎达100% 艾滋病流行情况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1985年:中国首次报告快速蔓延,形势严峻 1988年:《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 1、监测对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模)2026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一)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延世韩国语单词第一册.pdf VIP
- 张佩兰溶栓讲稿课件.ppt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docx VIP
- 子公司治理制度.docx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VIP
- 2025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培训.pptx VIP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镇选聘村干部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广东惠州市龙门县平陵街道招聘村“两委”干部储备人选1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GB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