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虫行为与周围环境适应
昆虫行为与周围环境适应
摘要:行为(Behavior)是动物(昆虫)适应其环境的一切活动方式。昆虫的行为分为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类,亦可进一步细分为觅食、群集和转移、求偶、通讯、防御和社会行为。昆虫的一切行为都与周围环境的变化表现相关性,也和同一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如植物的反应间存在相关性;此外同种昆虫的个体间行为也有着相互的影响,这在社会性昆虫中尤其明显。文章主要综述了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和主要行为方式及其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响应,对定向行为、取食行为、寄生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总结,讨论了这些昆虫行为变化的机制和生物间行为的相互适应。
关键词:昆虫行为;本能行为;昆虫行为;适应
中图分类号:Q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242-2
行为(Behavior)是动物(昆虫)适应其环境的一切活动方式[1]。昆虫行为一词有双层含意。一层含意是指昆虫的爬行、飞翔、寻找寄主、追逐异性、以及筑巢育幼等各项简单的动作和整套的行动。另一层含意是指涉及上述现象的行为机制,包括昆虫对于来自体内的或体外的各种刺激, 在行动上的反映。
1 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behavior pattern)是指行为活动发生、进行和完成的某种固有方式[1]。昆虫的行为模式有些是昆虫本能的反应,有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有的还通常表现出周期性和节律性。
本能又称为先天行为,是遗传因子决定的固有行为,具体反映为反射、动态、趋性和定向活动[1]。昆虫的迁飞扩散, 食物选择, 寻找配偶, 交配产卵, 以及逃避敌害等, 都是昆虫生命活动的行为本能。但是,昆虫的本能经常会被人类的发明所误导,例如,“飞蛾扑火”,其实飞蛾扑向灯光既不是愚蠢的自取灭亡,也不是勇敢的追求光明,而是误把灯光当成了某种对他的生存或繁衍至关重要的东西,是我们人类发明的灯火操纵了飞蛾早已进化而来的某种本能[2]。
学习行为是昆虫由于经验或实践的结果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行为变化[1]。学习行为可以让昆虫减少不必要的能量和代价的消耗,更聪明和经济的获得更多的利益,并减少受到惩罚。??虫的后天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在有意义的刺激和无意义的刺激共同作用下,昆虫对这些刺激产生习惯性的反应,这种习惯性不会马上消失,而是在昆虫大脑中保留一段时间。例如,寄生蜂的学习行为是寄生蜂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敬仰和模仿而建立与积累的新的行为活动方式,它是寄生蜂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机制[3]。研究昆虫的学习行为对其对于周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期性节律行为指昆虫生命活动表现出一定的时间节律的现象,包括由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外生性节律和由昆虫体内存在的指示时间的节律的机制所表现的周期性行为变化[1]。蜚蠊只在暗中活动,它们的活动是呈周期性的。如果把从脑到食管下神经结之间的围食管连索切断,蜚蠊的活动时间就变成杂乱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如果切断前胸神经结与中胸神经结的联系,都不破坏活动节律。因此,前胸以前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于保持正常的节律是很重要的。此外, 如果把两侧复眼与视叶之间的视神经切割, 活动虽有周期性, 但这种周期却与环境中的明暗周期不一致。若把视叶与前脑之间的联系切断, 则即使生活在光暗循环的条件下,也会丧失活动节律[4]。这些实验证明,蜚蠊有一个内在的发布活动节律的中心,部位就在视叶。并且, 还需要通过复眼的感觉,才能使这个内在的节律与环境的明暗节律相吻合。
2 昆虫的具体行为
2.1 昆虫的定向行为
蜜蜂(Apis mellifera)和沙漠蚁(Cataglyphis fortis)可以在较远的觅食场所和巢穴之间找到捷径,取食后又可以准确定位巢穴方向而直接返巢;大斑蝶(Danaus plexippus)每年秋季都会定向飞行数千公里,从遥远的加拿大南部、美国东部向越冬地墨西哥中部迁飞[5];雄性白点星天牛(Anoplophora malasiaca)能够根据视觉和嗅觉的暗示辨别方位,找到异性。这一切都向我们表明了昆虫具有定向的能力,能使它们找到家、食物或配偶[6]。因此,昆虫的的定向行为就是指昆虫借助内部和外部信号主动调整姿态及其空间位置的能力和行为[7]。视觉、气味、声音、信息素和热源辐射等对昆虫近距离寻找食物、寄主和配偶等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8]。
昆虫的远距离迁移(migration)是一种十分壮观的行为现象,在蜻蜓目、直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中,远距离主动迁移或迁飞十分普遍。迁飞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使昆虫可以开发利用随时间和空间进行变化的资源,以减轻贯穿整个生活史中因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9]。昆虫迁飞利用的定向信号包括太阳(偏振光)、天体和地磁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