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酸腐菌遗传转化体系构建-construction of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litchi acid rot fungi.docxVIP

荔枝酸腐菌遗传转化体系构建-construction of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litchi acid rot fungi.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荔枝酸腐菌遗传转化体系构建-construction of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litchi acid rot fungi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并且是自己撰写的。尽我所知,除了文中作了标注和致谢中已作了答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对本研究做出贡献的同志,都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被查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应有的责任。学位(毕业)论文作者亲笔签名:日期: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农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在年后解密可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本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毕业)论文作者亲笔签名:日期:指导教师亲笔签名:日期:1前言1.1荔枝的营养价值及生产现状荔枝Litchichinensis,属无患子科,原产于我国,果球形、心形或卵形,色、香、味皆美,是我国有代表性的著名南方水果,也是热带珍贵果树之一。不但肉质脆嫩,清甜可口,而且营养较丰富,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即可鲜食,又能加工制作成干果、罐头等多种美味食品。荔枝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荔枝含有丰富的天然葡萄糖,对补血健肺有特殊的功效,对血液循环、产温机能有特殊的促进作用,对于心脏衰弱、肺弱之人,还有壮心健肺的功效,它可当作食疗品以滋补身体。世界上荔枝的主要产区是亚洲,其生产国主要有中国、泰国、越南和印度等(卢美英等,2004)。近几年,我国的荔枝生产飞速发展,成为全国第四大水果(李建国等,2005)。其主要种植地区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这些地区的荔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9%,另外,云南、贵州、四川以及台湾等地也均有少量种植(王举兵,2007;冯美珠,2000)。荔枝由于其独特的色、香、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荔枝成熟于盛夏高温季节,加上果实结构特殊,代谢旺盛,它的果皮及果肉品质特征变化极快,在自然条件下新鲜度可以保持的时间不长。因而采收后极易腐烂变质,以致荔枝的贮藏保鲜显得尤为重要。新鲜水果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荔枝采后极易变褐腐烂,据统计,每年荔枝因腐烂变质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20%以上(胡新宇等,2001;张秀梅等,2004),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各种病原菌的侵染,而采后病原菌以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litchi和酸腐菌Geotrichumcandidum为主(戚佩坤,2000)。1.2荔枝酸腐病菌的研究概况1.2.1荔枝酸腐菌的简介荔枝酸腐菌为真菌,其无性阶段为白地霉GeotriehumcandidumLink属半知菌类。此病菌的营养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区别不明显。分生孢子梗极短,无色,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和卵圆形。分生孢子由菌丝断裂而成,初生时孢子相连如念珠,两孢子相连处有短颈,分生孢子无色透明。G.candidum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柑橘类果实及其他蔬果作物、牛乳、乳酪、人或动物的器官、皮肤及排泄物等(Ceponis,1966;文枫,2006),危害作物包括柑橘类、番茄、黄瓜、荔枝、桃和柠檬等等(Butler,1960;Jamaluddin,1975;Wells,1977;Moline,1984;Baudoin,1985)。蔡志浓等(1998)首次报道G.ludwigii可危害荔枝。此病多危害成熟果实,果实多在蒂端开始发病,病部初呈褐色,后渐变为暗褐色,病部逐渐扩大,直至全果变褐腐烂。内部果肉腐化酸臭,外壳硬化,暗褐色,有酸水流出。病部上生有白色霉状物(病菌的分生孢子)。荔枝酸腐病有时与霜疫霉病容易混淆。落到荔枝果实上的分生孢子吸水萌发后由伤口侵入到果内,所以,成熟果实被荔枝蝽象、果蛀蒂虫危害或采果时受损伤的果实容易感染此病。病菌侵入到果肉内吸取养分,同时分泌酶分解熟果的薄壁组织,致使果肉不能食用。病菌可借风雨或昆虫传播,在贮藏运输过程中,通过病果与健果接触进行传染。蔡学清等(2009)对福建省荔枝上分离的酸腐菌的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确认了其病原为G.candidum,并明确了该菌生长与产孢的最适温度和pH值。关于荔枝酸腐菌的致病机理,国内外研究甚少。据报道,病菌的分生孢子吸水萌发后由伤口侵入,菌丝在果肉内蔓延吸收营养,并分泌酵素分解薄壁组织,致使果肉败坏不堪食用(蔡元呈,2000)。1.2.2荔枝酸腐病防治的研究果园的病虫害防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荔枝的品质,采后的消毒、杀菌、防腐处理实际上只是一种辅助措施。荔枝果实娇嫩,果皮具有特殊结构,易受机械损伤。成熟时适逢高温季节,保湿包装会增加防腐的难度,如果采前防治不力,病菌已入侵而未发病,贮运期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仍能大量病发,所以采前采后要注意防治。目前对于酸腐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