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忧患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元璋的忧患意识

朱元璋的忧患意识 王春南 ? ?? 《人民论坛》 ( 2007-06-01 第十一期 ) 【字号 大小】【打印】【关闭】 ?? 由贫民跃登皇位、本无什么文化的朱元璋,通过向宋濂等儒士请教及勤勉自学,成为精通儒家治国理念,熟悉秦、汉、隋、唐、宋、元等朝代覆亡之历史教训的深谋远虑的帝王。他采取的“长治久安”之策,有的虽然仅仅奏效于一时,但也有在较长时间里起作用的。他的“恤民”(以人民疾苦为忧)、“裕民”、“阜民”(富民、安民)思想和政策,曾促进了明代初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为明王朝打下了较为强固的根基。 ?? 未尝一日自安 ?? 每日退朝后,朱元璋考虑的也都是国家大事。想到国家这么广大,人民这么众多,政务极其繁杂,心中不免时时忧惧。有一次,他对大臣刘基谈起了自己的心绪,说他日夜为国事忧心,“中夜寝不安枕”。刘基说,现今天下一统,四海一家,皇上宜稍稍放心。朱元璋回答说,管理一家的人,应当以一家为忧;管理一国的人,应当以一国为忧。管理国家的担子这么重,“岂可顷刻而忘警畏耶”! ?? 朱元璋曾与身边的大臣谈到为何要有忧患意识,他说:“人常虑危,乃不陷危,常虑患,乃不及患。”车子在险峻的路上走得平稳,而在平坦的路却翻倒了,这是因为人们的心理,总是艰难时谨慎,顺利时疏忽。守天下就像驾车,虽然天下太平,也不能不谨慎小心啊。 ?? 朱元璋将其忧患意识具体化为“三畏”。他对文臣宋濂说:人要知道害怕,人知道害怕,就不会乱来。我“上畏天,下畏地,中畏人”,害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违背“天地之道”,违背老百姓的意愿和利益。因而从早到晚,始终“兢惕自持”,保持一颗戒惧之心。作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使普天下的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那么,就会失去天下的人心,这不是很可怕吗? ?? 为了不让岁月淡化忧患意识,朱元璋特地派人搜集和编纂有关历史上“无道之君”如夏桀、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等人倒行逆施的资料,供他参考。他说,历史上的帝王,无论为善,还是为恶,都可以作为镜子。我所以要看那些“无道之君”的资料,就是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统治的王朝的败亡,引为深深的警戒。 ?? 治民如治水 ?? 朱元璋治国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施政要顺应民情、民心。他在跟身边的大臣讨论治国之道时说:“治民犹治水,治水者顺其性,治民者顺其情”。百姓都喜欢生不喜欢死,应当实行宽刑,避免战争,来保护他们;百姓都喜欢富不喜欢穷,应当不影响其劳作,同时减轻租税,使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百姓都喜欢安逸不喜欢劳苦,应当减少朝廷和官府的土木工程,减轻徭役,让他们过安宁的生活。若不爱惜民力,用高压手段逼迫他们做不愿做的事,就好比把他们的头强往水里按,违背了他们的意愿。 ?? 老子的治国之道得到了朱元璋的欣赏。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意为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烧小鱼,要很细心;而不可粗手粗脚,那样会把鱼弄烂。朱元璋对大臣们说:“为治之道有缓急,治乱民不可急,急之,则益乱;抚治民不可扰,扰之则不治。”就是说,治理乱世之民,法令不可峻急;治理太平时期百姓,不可骚扰他们。他说,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话,用日常小事作比,说明了治国的大道理。 ?? 《左传》关于治民如治丝的说法也为朱元璋所赏识。《左传》云:“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意即要以仁德来协调与百姓的关系;而不能对百姓横暴无道,那样,就像理线一样,越理越乱。朱元璋说,《左传》理线的比喻虽然浅显,却可以说明治国的深奥道理。 ?? 违背民情、民心,做劳民、刮民、伤民的事,会招致严重的后果,对此,朱元璋十分清楚。他说,“民急则乱”,“民劳乃易乱之源”。他从元朝的灭亡中得出教训:人走得太急,就会跌倒;弦绷得太紧,就会断裂。法令峻急,索取过多,百姓就会反抗。治国之道,应当宽仁,宽仁则能得到民众拥护。当然,宽仁要有节制,要措施适当。 ?? 朱元璋明确地提出,要关注百姓的生存状况,帮助他们逐渐富裕起来;不能对百姓刻薄,不能让他们活不下去。因为民众的贫富状况,与一个王朝的存亡有着密切的关系:“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之存亡系焉”。他要求官员们“不病民以利官,必生财以阜民”。还提出要“藏富于民”。 ?? 朱元璋经常对官员们进行“民情”教育。他对身边的大臣说:四民之中,农民最为劳苦。春天,鸡鸣而起,牵着牛扛着犁下地,播种以后,还要除草,赤日炎炎,形体憔悴,及至秋收,缴纳租税之外,所剩能有多少?遇上水旱虫蝗,则举家惶惶一无希望矣。现今当官的不念吾民艰辛,甚至有刻剥而虐害百姓的,这太没有仁爱之心了。他下令户部,编纂一部书,上面写明全国文武官员各种品级,每一品级一年发给俸米多少,这些俸米折合多少谷子,多少亩地才能产出这么多谷子,产出这么多谷子农民需用工多少。书编成后,朱元璋题名曰《醒贪简要录》,颁布朝廷内外,以便使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