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中国新诗中城市抒写
20世纪中国新诗中城市抒写
摘要:20世纪中国城市发展对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现代”转换是最重要的影响之一。除了诗人精神状态发生“现代”转换之外,中国新诗自身同样离不开物质状态的“现代”转换。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城市文化对其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为新诗打上浓重的底色。在现代派诗人和九叶派诗人笔下,新诗的城市抒写第一次得到集中的呈现;新时期以来,这种抒写模式不断向文化、生存以及语言敞开,呈现出更为开放的对话姿态。
关键词:新诗;城市抒写;现代性;消费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2-0180-04
美国现代文艺评论家王德威曾指出:“城市与文学的关系,是现代文学史家及论者最常触及的关目之一。”19世纪中后期以来,“城市”(city)成为西方人生活的共同体,进而渐次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大都会(metropolis),并顺理成章地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表现对象。如布雷德伯里所说:“现代主义把城市作为它的自然发源地――而这些城市又变成世界性的中心”,“在大多数现代主义艺术中,城市则是产生个人意识、闪现各种印象的环境,是波德莱尔的人群拥挤的街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死屋遭遇、科比埃和艾略特的万物混生的环境”(2)。就西方城市文学而言,它起源于城邦制度之下的古老城市文明,而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文学则是在机器工业经济中诞生的。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城市文学发源更早。从早期的《诗经》乃至汉代乐府诗、京都赋、初唐京城诗以及宋代以降以柳永为代表的市坊风情词,其间都留下了城市文明的斑驳投影。不过,这些历史文本始终没有形成稳定的发展脉络和审美趋向。在欧风美雨的强势涤荡中,我国古代僵化的文学传统轰然倒塌,一种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引领的现代城市文明登陆中国,它冲击着古典诗歌的体制范例和精神田园,并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文学催生萌芽。
一
在古典诗歌中,作为抒情对象的城市无外乎是一个特殊的景观,一种缘情起兴的介质。“士”的济世传统与“怀古”的千年母题,使得诗人即使进入20世纪,其所营造的城市风貌依然与“???代性”的感受无缘。杨云史笔下的柏林(“一夜吹笳秋色高,柏林城里肃弓刀,宫嫔早识君王意,二十年前绣战袍。”《柏林怨》)和巴黎(“铜街金谷隔云端,闻到巴黎似广寒。草里铜仙铅泪冷,洛阳宫阙似长安。”《巴黎怨》),在诗人笔下既有长门之恨,又含长安之哀,惟独缺乏异邦光电缤纷之色。传统诗歌的语言、节奏及其意象符号系统已然无法处理纷繁的现代都会感觉;诗人的内在文化心理也与现代城市出现巨大的断层。一种“求新”的要求呼之欲出。在充满诗性变革与冲动的晚清时代,黄遵宪的古体诗歌多已触及西方制度名物,并有《香港感怀十首》这样植入新锐城市意象的诗篇。尽管依然受到古典诗歌平衡体制和诗意机制的影响,难以透彻展示现代器物的风神,但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诗歌美学,他所追求的“新派诗”明显地提升了诗歌“功能的现代性”。其诗作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把诗歌从山林和庙堂世界,带到了嘈杂喧闹的人间现实世界,强调了诗文‘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重要性”。
中国现代新诗的先驱胡适,将诗歌对现实的表达视为“物”之表达,与“物”的特殊经验关联成为其诗歌实验的主旨。这就意味着要在传统的诗美空间之外,寻找新的想象素材和诗意环境。如同他在《沁园春》一词中的誓言所说:“更不伤春,更不悲秋,以此誓诗。”现代新诗之新,在他看来就是要从传统诗歌建立起的文化忧伤循环中超脱而出,扬弃以“自然”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傅斯年说得更为简明了当:“人与山遇,不足成文章;佳好文章终须得自街市中生活中。”伴随着新诗人对“物”的投合姿态,诗歌自身也呼唤着更为开放的语言与形式,以融汇传统诗意无法处理的城市新风神。抒情主体的情感需要与诗歌文体的内部诉求达成默契,从而拉近了诗歌文体与城市文化的距离。在当时的精神语境中,知识分子试图传达一种“直面当下”的群体价值观念,这成为后世诗人审美视阈的重要构成。由感情投射的角度观之,从空谷旷野幽思到大城小街之景的视角转换,表现出“由远及近”的镜头拉伸感。不过,对新诗最初的试验者而言,他们重点观照的是诗歌形式、语言等“外在”质素的实验,而对文本的思想趣味和现代精神的“内在”探索,似乎还欠缺深入与沉潜。新诗初创时期的胡适便未完全脱离文人诗歌“大传统”与民间谣曲“小传统”的框架,那些新锐的城市意象符号,并没有引起他的足够关注。比如写到城市中的“人力车夫”,其抒情语境却依然显得朦胧古典,缺乏现代都会的新奇感觉。胡适自己也评说他的早期诗作大都是“缠过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客观而言,在新诗的初创期,这种“文化的不适感”确实难以规避,而大量的稚拙之作,也并没有影响未来诗歌逐渐进入开放的城市语境、并在其中不断展现充满革新之力的发展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80°剥离力测试规范.doc VIP
- 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通用法律知识考试单选题.docx VIP
- PP料 MSDS 物质安全表.pdf VIP
- 2025下半年高级软件水平考试(系统规划与管理师)案例分析真题及解析.pdf VIP
- 2025至2030全屋定制家具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docx VIP
- 福建省工会系统经审业务技能竞赛知识题库及答案(1692题).docx VIP
- 变电站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道闸维修合同协议.docx VIP
- 16MR607 城市道路─节能环保型聚氯乙烯市政护栏.docx VIP
- 第一单元 100以内数加与减(二)教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