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苏轼诗词中的友情与亲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oc】苏轼诗词中的友情与亲情

苏轼诗词中的友情与亲情 第2O卷第1期 20o6年3月 北京教育学院 JOURNALOFBELLINGINSrrI.【rIEOFEDUCATION V01.2ONo.1 Mar.20O6 苏械诗司的文情与表情 张元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北京100011) 摘要:亲情与友情是苏轼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友人,都流露出 真挚,坦率,忠诚,热烈的情感与高尚品格.他的诗词作品就是这种观念的绝好见证. 关键词:苏轼;亲情;友情;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8X(2006)01-0028—06 我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以其传奇的经 历和豪放慷慨的诗词流芳千古,许多学者从不同 角度探寻其生平经历.研究他的诗词作品.在苏 轼众多的优秀品质与性格特点中,他的亲情观与 友情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他的一生离奇 曲折.饱受仕途颠簸.但他却依然痴心不改,以自 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面对世态炎凉. 书写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佳作. 在苏轼的诗词中.我们能看到为数众多的饱 含友情与亲情的作品.在他的性格中虽然有着豪 放旷达的一面.但却不乏细腻,深情的另一面.说 到友情.我们可以将这部分感情视为广义的亲 情.亲情则是友情上升到更加深化了的高级阶 段.亲情中又包含着爱情.爱情是亲情的重要组 成部分.这些感情互相链接.有时会相互融合,因 人而异.但却都统一于苏轼的诗词作品中.植根 于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中. 一 ,苏轼诗词中的友情 友情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美德.在苏轼身上 洋溢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他一向是殷勤 好客,笃于友情的.苏轼从不摆架子.即使在普通 百姓面前.他也是平易近人,诙谐幽默.在人生的 低谷阶段.于黄州雪堂生活时.苏轼能以团练副 使身份向当地农民请教如何开荒种地.自称我 是识字耕田夫.从而自食其力渡过实际上是囚 徒般的拮据的流放岁月.他在被贬海南时与黎族 父老结成好友.在多病无米,食芋饮水的艰难 环境下,在百姓的帮助下立足儋州.乡亲们的接 济使苏轼感到无比温暖.对此他曾作诗云: 我本早衰人.不谓老更劬.邦君助 畚锸.邻里通有无. 苏轼是一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诗人.一 生足迹遍布祖国各地.他为人正直坦率,襟怀坦 荡,洒脱不拘,一生中交游甚广,所以朋友遍天 下.正因如此.苏轼的友情诗词内容十分丰富.与 他送别,唱和的友人中不仅有达官贵人,高僧名 士.也有他的学生或是普通的贫贱之交.例如他 与宰相王安石虽在变法问题上各执己见.但是彼 此私交甚笃.他在乌台诗案蒙冤受屈时.王安 石曾出面向皇上替苏轼开脱求情.元丰七年(公 元1084年)苏轼移汝州途中特意拜访退居金陵 的王安石,并作诗《次荆公韵四绝》,其中最后一 首为: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 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己觉十年迟. 诗的头两句说王安石在钟山有草堂一座.苏 轼骑驴特地前往拜访.在诗中苏轼自注道:公病 后舍宅作寺.诗的后两句说王安石劝苏轼在金 ?收稿日期:2006-01—20 ??作者简介:张~(1948一),男,北京市人,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28 张元:苏轼诗词中的友情与亲情 陵买田定居.苏轼后悔当初没能陪同王安石杖 履从游.故觉从公已觉十年迟.尽管他与王安 石政见不合,甚至常受王安石手下新贵们的排挤 和打击.但难得的是苏轼以友情为重.显而易见, 短短几句中友情是真诚的.苏轼敬重王安石的才 华与为人,在王安石失去往日的高位时却欲追随 之.苏轼在《上荆公书》中道出自己的一片真心: 某始欲买田金陵,庶几得陪杖履,老于钟山之 下.可见苏轼对王安石的情意之重. 一 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苏轼 的情意总是发自肺腑.有时虽为赠答,送别,却无 半点作作卖弄,都是出于内心,浑然天成.苏轼第 一 次外放杭州时,与太守陈襄情投意合,相知甚 深.在陈襄调离杭州时,苏轼于有美堂为陈襄饯 行,即席赋《虞美人》词一首赠之: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 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 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 唱.夜阑风静欲归时,唯有一江明月碧 琉璃. 苏轼这首词虽是官场中的饯行之作.但并非 虚和应景,而是出于真情.上阕以美景映衬忧思, 寓情于景;下阕因景寓情由忧转乐,放眼开去.苏 轼从有美堂远望,把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与分手 后的落寞心境刻画得深沉委婉.情真意切.尾句 以琉璃般的江月象征冰清玉洁的友情和为人的 耿介高洁,令人回味无穷. 在陈襄临离杭州时,苏轼又作《南乡子》词赠 他: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 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 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 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 不晴. 词的上阕中流露出物是人非,光阴易逝之 感,下阕中的梦不成以秋寒寓友人离去的凄 清,展示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