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暮”字看杜甫生命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暮”字看杜甫生命意识

从“暮”字看杜甫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I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77-01      摘要: 杜甫在诗中多次运用“暮”字,由“暮”字所组成的意象深刻的反映了杜甫对于时间的敏锐和对生命的清楚认识。杜甫强烈的迟暮之忧成为了杜甫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符号,但杜甫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又让我们从“暮”字中看到了希望之光。   关键词:暮 杜甫 意象 时间 生命意识      1渴望生命的安顿   杜甫有151首诗歌中出现了“暮”字。暮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里,表示天将晚。后又指年老、衰老。陆机的《文赋》在论述创作动机时说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客观物象与作家的主观精神会如此契合交融,自古以来则有之。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暮色四合,鸟兽归巢,最容易触发人们的怀远思归的情绪。黄昏的来临也正是标志着夜晚的来临,如果说白昼象征着生命、活动,那么黑夜则象征着静止、死亡,而黄昏恰恰就处于这个转折点上。《诗经?王风》中:“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开启了黄昏怀人的深沉与惆怅。而杜甫恰有一首《日暮》与此遥相呼应:“羊牛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裹,何须花烬繁。”风月一联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思念家园,而末联灯下白头、繁花落尽又进一步感叹自己的衰老,尤为悲凉。   杜甫诗歌中多次出现“日暮”、“暮云”、“暮江”“暮蝉”这些暮色深沉的意象,意味着生气了无,走向结束。而杜甫愁眼看景,暮色的浓郁与他的漂泊流离结合起来更添悲凉。此刻杜甫对生命的认识,也变得清醒而残酷。    漂泊在外让杜甫非常思念故土的亲人、朋友。思念亲人:“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黄昏时分,经过了一天的劳作,正是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同时也是一天中最富生命意识的时刻。暮色中本该温馨团聚,却因为种种原因落空而产生的焦灼和无助如影随形。而诗人亲人离散,知己零落,兵戈满地,山水阻隔,徒添悲情。漂泊、寒苦、屈辱如影相随,怀念故土,渴望回乡,成为生命的最大慰藉和庇护。杜甫处于长期的漂泊之中,人命如蚁的惊惧及无法把握命运的忧恐让他身心俱疲。杜甫渴望有一个能安顿生命的家园。胡晓明在《中国诗学之精神》中说道:“中国诗人的黄昏感受,实在是生命缺憾中的一种痛苦情结,是对和谐,安宁之生活的一种永恒的祈求。   2感悟功业未成和生命易老    时间的不间断性、瞬逝性和不可逆性,让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短暂。中国人的美感心态是一种审美人类学,是价值论与生存论,关注的是有限与无限的关系,内在生命的超越与永恒。   暮年标志着生命进入倒计时时刻,暮年更是让人在回首往事时,会因为功业未立焦虑和惆怅。而暮年也正和一天中的黄昏时刻相当。生命的凋零和一天时间流逝进入黑夜,同属于一个总结和思考的时刻。   杜甫诗中写道“迟暮”的诗有16首,这在唐诗中大量写“迟暮”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屈原在《离骚》中写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迟暮与至老功业未成一样可悲。黄昏景象被置于现实政治理想、建立丰功伟业的语义背景中,凸显了壮志未酬的焦虑以及积极入世超越生死的生命意识。杜甫的迟暮之感与屈原的迟暮之感,又有不同。屈原一生纵然晚年被放逐,但尚有常伴君王侧的时期。而杜甫一生郁郁不得志,即使为官也是职位卑微,稍有不是,便被罢免。生不逢时、多年漂泊、白首无成的身世之忧更加剧了杜甫的迟暮伤感。杜甫的迟暮情怀开启了中晚唐诗歌失路悲歌的一风潮。生命价值的不可实现,突出了生命厚度的单薄和生命力度的脆弱。老境骤至、蹉跎岁月的迟暮之伤,加重了他伤怀的浓度。    岁暮标志着一年接近尾声,一年将过,人们在这时候最容易想到的是这一年过着怎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收获和失落,对于杜甫也是如此。   当感受到个体生命的有限与生活的无奈时,总要把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悲叹、生命不常的忧患转向广袤的自然。于是诗人在自然与生命的对应中,赋予黄昏意象以一种深沉厚重的生命色彩,企图超越这生命的必然。[4]而《白凫行》更是以鸟自喻感叹年老生活的不易:“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故畦遗穗已荡尽,天寒岁暮波涛中。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忍饥西复东。鲁门??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仇兆鳌注解:“自伤迟暮漂流也。黄童化为老叟,此黄鹄白凫之喻也。遗穗荡尽,陆无粮矣。腥膻不食,水又饥矣。此自蜀至楚之喻。??避风,伤北归亦无安身之地也”。   杜甫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觉尤为敏感:“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