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农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乡土资源开发及利用.docVIP

会宁农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乡土资源开发及利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宁农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乡土资源开发及利用

会宁农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乡土资源开发及利用   摘 要: 会宁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资源、红军长征的红色会师资源、尊师重教的金色教育资源。在会宁农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中,借鉴、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在深层次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 会宁农村中学 思想道德教育 乡土资源      一、乡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开发及其利用的政策依据   乡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指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可资借鉴、开发和利用的本乡本土的自然、历史、人文、社会等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统称。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这里的“材”既可以理解为不同“材质”的教育对象,又可以理解为不同“素材”的教育资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课程要“改革忽视非正规教育的倾向”和“改革教材脱离学生经验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课程结构要“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这些都为乡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二、会宁农村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资源   会宁历史悠久,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可以开发和利用非常丰富的本土历史人文资源,主要有会宁历史沿革、会宁历史文化遗址、发生在会宁的历史事件、会宁历史人物等。这些历史人文资源一方面可以丰富中学生的历史和人文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中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早在新石器时代,会宁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留下了以牛门洞遗址为代表的大量文物。作为“秦陇锁钥”的重镇,会宁曾为雍州之域,殷周为西羌所居,西汉置祖厉县,王莽时改为乡礼县,东汉初复为祖厉县。周太祖为西魏相时,置会州会宁县。隋改凉川县。唐属会州会宁郡,所辖会宁、乌兰二县。宋属会州敷川县。金属会州保川县,又置西宁县,属秦州。宋称“甘泉堡”。贞右四年西宁县升为西宁州,仍??会州。元顺帝至正十二年,“诏改会州为会宁州”。明洪武二年始置今之会宁县。清隶属甘肃布政使司巩昌府。1913年改属甘肃兰山道。1927年废道后直属甘肃省政府。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期间,曾建县苏维埃政府。1949年8月12日,会宁解放,设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22日,会宁分区易名定西分区,会宁为其属县。1985年8月1日,白银市恢复建制,会宁县改属白银市。   在会宁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如牛门洞遗址、祖厉古城遗址、二十里铺汉墓群、王莽之父王曼墓、西宁古城遗址、武举城遗址、马明心教堂、铁木山砖照壁等。这些遗址记载着会宁不同时期的历史,反映了会宁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情况,是中国浩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宁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发生了较多的历史事件,如《汉书?武帝记》载:“(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畴,遂逾陇,登崆峒,西临祖厉河而还。”金国元帅郭虾蟆坚守孤城抗元三年,忠烈可嘉。《元和志》载:“后周太祖为西魏相,来巡,会师于此,土人张信謦资犒军,太祖大悦,因置州以会宁为名。”最为辉煌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新的一页,也让会宁作为革命历史名城为全国乃至世界所认知。在会宁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有“直言切谏,不失谏官本色”,被朱元璋认为“有大臣体”的会宁县王庙乡蒲杏村的曹铭;有清宣统元年地方三百余众钦其行呈奏请以“寿硕德”旌表五品封典的会宁县郭城镇红堡子村的王在位;有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期间,开堡迎接、资助粮饷,与徐向前、杨尚昆等红军上层领导人多有来往的会宁县郭城镇红堡子村的王瀚;有《甘肃通志考》编纂者之一的会宁县老君坡乡苏堡村的苏绍泉(和胞兄耀泉、源泉称为会宁苏门三进士);有弃教从医,擅气功正骨,视病人如亲人的柴家门乡康河村人曹玉昆等历史人物,他们秉承“一代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的祖训,为会宁增添了丰富而厚重的人文底蕴。   (二)红军长征的红色会师资源   会宁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圣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这一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和“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是历史赋予会宁这片热土的宝贵财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绝大多数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会宁的历史记忆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贺龙等9位元帅,徐海东、陈赓等8位大将,宋任穷、杨成武、洪学智、张爱萍等45位上将和136位中将、千余名少将,这些中国革命史上功勋卓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