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五苓散寒热性质与临床应用
试论五苓散寒热性质与临床应用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五苓散方药组成及相关原文的分析认为,该方属于无寒热之偏的平和之剂,方中的寒热药物均能发挥作用;在《伤寒论》中该方既用于热灼津液的消渴、小便不利、不更衣(热证),也用于水饮内停的水逆、反不渴、吐涎沫(寒证);并指出其用于寒热两证的共同机理即在于利小便,在临床上可以根据病证的寒热性质对该方进行合理化裁。
【关键词】 五苓散;经方;寒热性质;伤寒论;临床应用;金匮要略
引言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是经典名方。该方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之功,原方用于消渴、小便不利、水入则吐等证。自仲景之后,许多医家对此方均有过精彩的论述,并将此方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关于五苓散利水的功效,是没有争议的,而且已经被现代医学通过实验室手段加以证实,但是五苓散的药性具体是偏寒还是偏热,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有的医生见方中有桂枝而嫌其温,有的医生见方中有泽泻而嫌其寒,故不敢放手应用,即使勉强应用也将药量改动,打乱了原方的配伍比例,从而使该方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那么,五苓散的性质到底偏寒还是偏热?五苓散适用于寒证还是热证?其机理何在?本文试做以下分析。
1 方药组成与寒热性质
1.1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1.2 方药分析
五苓散中的五味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均被列为上品,性质均较平和。其中,药性偏温热者有桂枝(辛甘温)和白术(甘温)两味,药性偏寒凉的只有一味泽泻(咸寒),其余的猪苓、茯苓皆甘淡之品,无寒热温凉的偏性。从药物数量上看,温热药似乎用的多些;但是从药物剂量上看,泽泻用量最重(一两六铢),是桂枝和白术用量的总和。若考虑白术性味甘温,其温热之性较弱,则整个方剂的药性似乎偏寒一些;若不用白术而用性味燥烈的苍术,则整个方剂的药性基本上寒热均等;若方中不用桂枝而???肉桂,因其辛热之性较强,则整个方剂似乎偏温一些;若不用白茯苓而用赤茯苓,则整个方剂基本上又恢复寒热均等。《伤寒论》原方中的“桂”、“术”、“茯苓”究竟用的是今天哪味药,目前无从考证,但它们同出一物,或同归一属,性味相近,其药性当无显著差异。
1.3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①五苓散内寒温药物基本均等,全方无显著的寒热偏性。②五苓散所用药物均非大寒大热的峻烈之品,虽寒而不凝滞,虽热而不焦灼,性质较为平和。③桂枝热而宣通,白术温而健运,泽泻寒而渗泄,三者相互协调、互不抵制,其寒、温药物均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2 临床应用与机理分析
现代医家将五苓散用于寒证者居多,很少有人将该方用于热证。但在《伤寒论》及《金贵要略》中,五苓散既用于热证,也用于寒证。
2.1 热证
如《伤寒论》[1]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中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以及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是由于表邪郁久化热,或服辛温发汗药太过所致。又如244条的“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渴者,宜五苓散”,说明表邪已经化热入里,津液偏渗膀胱,出现了“不更衣十日无所苦”的阳明证。再如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属于水热互结、侵扰脾胃,故吐泻俱作。以上条文以“渴(消渴、烦渴)”、“小便不利”或“欲饮水”为主证,均属于热证。热灼津液故渴,吴谦所谓[3]“水为热耗,水消于上,津液告竭”。其“小便不利”一方面是由于邪郁腠理、致使膀胱气化失司(《内经》[4]谓“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故腠理毫毛开阖失司可致三焦膀胱气化不利);另一方面是由于热邪秘塞溺道所致,吴昆所谓 “水道为热所秘,故令小便不利”。其“不更衣”是由于津液偏渗、肠道干燥所致。对于以上热证,原文选用五苓散化气解表、利水泄热。方中桂枝辛温解表兼能化气,使腠理得开而膀胱气化得复;泽泻咸寒能泄热;茯苓、猪苓功专利水使热邪从小便排出;白术利水健脾,使“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4]从而促进津液敷布,肠道津液恢复则能更衣。同时,多饮暖水,则能补充津液,有助于止渴。
2.2 寒证
如《伤寒论》[1]74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是由于水饮内阻,格拒于上所致;141条的“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是以冷水“?之” 、“灌之”后闭阻热邪于里,其标在热,其本在寒,亦属于水饮为患。又如《金贵要略》[2]“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则明确指出“此水也”,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ZXR10 M6000电信级路由器硬件手册.docx VIP
-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高中英语_Being funny without saying a word教学课件设计.ppt
- 2024版育婴师培训全套课件完整版.docx VIP
- 子网掩码相关教学 子网掩码快速算法.doc VIP
- 什么什么踏地四字成语.docx VIP
- 力士乐卷扬减速机制动器安装拆解图文.pdf VIP
-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修:车载充电机的认知与检修PPT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度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pdf VIP
- (新版)消防设施操作员(初级)消防设施操作-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