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和“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堂“导”和“引”

语文课堂“导”和“引”   【摘要】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本文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的“导”和“引”进行了论述。一是激情导入,引人入“境”,“境”在此指的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适应教学环境。一是巧生疑云,引人入“胜”,即是巧妙地制造些疑问,激发他们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 激情导入 巧生疑云      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在教法上下功夫,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课堂教学或是其它的活动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下面我就一堂课的教学来谈个人的做法和感想。   一堂课45分钟,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两个环节――“导”和“引”。就语文课来说,教师的引导,就是要把学生引入课文中来。让其听,让其读,让其想,再体会到的乐趣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来导引呢?   一、激情导入,引人入“境”   “境”在此指的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适应教学环境。这主要适用于导入阶段。上课铃响,学生进入教室,但大多数学生仍是身在教室心在操场,其精神状态还停留在刚才玩的活动上,如果教师的开场简单无趣,那么学生很难马上平静下来。这样就有可能使课堂的前十分钟甚至于整堂课的效果很差。因而,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课文”,走入学习内容之中。至于导语的设计,则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而且最好能把教学内容与班级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课,教参的导语设计是这样的:“前面我们学习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明代话本小说。文人在话本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又模拟话本写作,进而出现了拟话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选自于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段话,文字不多,却清楚地介绍了拟话本小说的发展过程,知识性极强。但是,它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却有限。于是,针对于班里学生的实际,我把导入方式改了一下:   1.现在天很热,大家下午都感到很累,上课的精神都不大好,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今天暂不上课,先来听听歌。要求大家在听的时候,稍微认真一点,听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听完之后能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和主要内容。   2.音乐响起:“孤灯夜下,我独自一人坐船头,船仓里有我杜十娘在等着我的郎……”   3.学生听完歌之后,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杜十娘》,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从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这首歌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大家知不知道这杜十娘是什么人,你们对于她有什么样的评价呢?”同时,幻灯出示《杜十娘》的歌词,学生边看思考。   4.学生发言:杜十娘是个烟花女子;温柔、体贴、多才多艺、深爱郎君……   5.大家也可能知道,《杜十娘》这道歌的歌词是作者根据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的。那么,冯梦龙在小说中对杜十娘又是怎样刻画的呢?大家下面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归纳一下杜十娘的形象。   至此,教师就完成了课文的导入,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   二、巧生疑云,引人入“胜”。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毕竟只是一半。如何来成功另一半呢?我认为,得“巧生疑云,引人入胜”。即是巧妙地制造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课,在前面的激情导入之后,为了使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积极性能够继续保持下去,我趁热打铁不时抛出了一些让人生疑的问题:   1.对比文中与歌中的杜十娘,似乎有些不同,前者刚烈,后者温柔,似乎矛盾,真的矛盾吗?(此问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及文学形象的再创造)   2.杜十娘的香消玉殒让人惋惜,其悲惨的遭遇更是让人同情,那么,造成她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有一道这样的选择题:   A.孙富见色起歹意,重金引诱李甲,断人恩爱;李甲对爱情动摇不定,背信弃义。   B.两人地位悬殊,而且李甲懦弱,害怕自己的父亲,对爱情摇摆不定,不敢把杜十娘带回家。   C.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和男尊女卑的世俗观念。   D.封建娼妓制度和当时社会的追求。   这道选择题一出现,学生们议论纷纷,A、B、C、D四个选项中,主要争议集中在A、C这两个上,最终确定为C,因为:杜十娘没有人身自由,李甲没有把杜十娘看作与自己有对等地位的人,仍把她看作玩物;这是除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因素外,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当时的社会意识。由于男尊女卑,女人向来被看作是男人的附属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人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人身自由,因而被占主导地位的男人们玩弄、买卖。李甲就是这样来对待杜十娘的,所以,尽管最后不是由他出钱赎出杜十娘,他却理直气壮地把杜十娘给卖了。杜十娘正是因为看清楚了这一点,她不想被玩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