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言局限性与活动可能性
语言局限性与活动可能性
《必须提高“以语言解释语言”的能力》是徐江老师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0期的文章。所针对的问题是笔者和肖家芸老师合作的《活动的意义在于过程的充分展开》一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活动化的观点(见《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7期)。
仔细梳理徐老师的意见,似有两点: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就是“以语言解释语言”,执教者搞“活动”是为了掩饰自己“以语言解释语言”能力的孱弱;执教者要细读文本,在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解释能力。对于第二点,我们非常赞同,文本解读能力的确应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而且必须不断加强;但对于第一点,我们觉得有商榷的必要。
其一,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不是就是“以语言解释语言”?
这里先讲一个禅宗的故事。
一个是“拈花一笑”的故事:
有一天,教主释迦牟尼升坛讲法,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伸手从讲坛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拈在手中,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弟子们谁也不懂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这就是“释迦拈花”。
释迦有个大弟子,叫迦叶。佛经记载,看见释迦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宗教堂会,戒律极严。可就在这鸦雀无声中,迦叶尊者竟然微微一笑,尽管不是开怀大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规的。这就是“迦叶微笑”。
这师徒两人的行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一笑”。
紧接着,释迦牟尼发话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意思是说:大家听好了,我有绝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刚才已经传授给迦叶了。你们要学,就问他去吧!
据说,这就是禅宗的起始。
南宗系统是由一个不识字的人发展出来的,这无异是对唐朝正统文化的嘲笑。这么多人架构一个语言、文字的体系,结果被一个伙头师父颠覆,而且居然由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格局。
这里,我们注意到,“拈花一笑”故事中佛祖在给迦叶传法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语言;六祖惠能故事中,五祖与惠能约定传法时唯一的语言就是“胡说”,其他都是行为动作。为什么不用语言或少用语言??因为禅宗认为,语言有局限性,佛意、佛理、禅悟的体验不是语言所能完全表达的。
禅宗是印度佛教和中国固有文化融合的典型成果。在中国固有文化中,人们对语言的局限性是有比较一致认识的。《老子》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齐物论》也讲:“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言语有表述的对象,而对象不确定,语言与对象无法相符。《秋水》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语言的有效性只限定在“物之粗”,事物的精妙旨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这就涉及到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天道》讲:“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周易?系辞》则依托孔子提出了“言不尽意”的命题:“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言意关系是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王弼认为;“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王弼《老子》第一章注)。“名之不能当,称之不能既。名必有所分,称必有所由。有分则有不兼,有由则有不尽;不兼则大殊其真,不尽则不可以名,此可演而明也”(《老子指略》)。语言符号亦即“名”,能反映事物的部分特征,能指称事物,但“有不兼”、“有不尽”,常常“大殊其真”。在此,王弼没有完全否定语言的表达功能,但同样为语言设定了一个有效的界限。
就语文教学而言,语言出现在三个系统中,一是学生系统,二是教师系统。此外,在师生对话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概括自己的感悟和认识,教师能够更深刻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课堂上需要一套引发师生互动、作为教学工具的语言系统,这套语言系统就是教学语言系统。教学语言系统一方面存在语言本身“有不兼”“有不尽”而“大殊其真”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师生经验、知识和水平的落差,这种“不兼”“不尽”的情况更加凸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理解的课程”与“学生理解的课程”往往存在变异或错位的现象。
既然“以语言解释语言”存在变异或错位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要开发一些其他方式来“解释语言”,而“活动化”就是“其他”方式之一种。在这种背景下,“活动化教学”应运而生。以活动化教学观看来,“以语言解释语言”之外,语文教学显然还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那就是以活动解释语言,以活动内化语言。
其二,语文教师搞“活动”是不是就是为了掩饰自己“以语言解释语言”能力的孱弱?
毋庸讳言,现在有些语文课为搞活动而搞活动,把“活动”搞滥了,搞歪了。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搞活动”本身不好,正如越来越普及的互联网,不能因为有人利用网络坑蒙拐骗,就怪责于网络本身。网络是中性的,“搞活动”也是中性的,关键是怎么搞,搞什么样的活动。
就活动本身而言,它具有语言所不具有的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基层肥胖症综合管理技术指南(2025).docx
- 基于《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教材的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来源:校园英语(第2020032期)-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pdf VIP
-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15张PPT).pptx VIP
- 骨痛愈巴布剂的研制.pdf VIP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IGC实战):AIGC文本生成与辅助写作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重症肺炎护理查房.ppt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二卷).pdf VIP
- 2025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及部分答案(共五套).pdf VIP
- 2013款别克昂科拉用户使用手册.pdf VIP
- 主流BI竞品分析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