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颜元教育思想对今天启迪
颜元教育思想对今天启迪
【摘要】颜元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他深刻批判了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书本教育,竭力提倡并践行“实学”和“实用”的教育,对我国近代乃至于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颜元教育思想中的片段加以述评,以此来与大家共同思考、探寻当前教育的症结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颜元 教育思想 因行得知 学而为用 苦学
颜元,清初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颜李学派”始创人。章炳麟云:“叔世有大儒两人,一曰颜元,再曰戴震。”颜氏以其特立独行,敢“下二千年不敢下之笔,开二千年不敢开之口”之气概,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其质朴而诚实的学术思想对中国教育而言也有其值得郑重借鉴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是相较于今日之唯书、唯师、务虚不务实、急功好利的教育现状,更显其清新之风气和久远之筹计。
一、因行得知,彻底的知行合一观
颜元三十五岁学有成就时自号“习斋”,一个“习”字,便是他的学术思想全部精神所在。他说:“心上想过,口上讲过,书上见过,都不得力;临事依旧是所习者出来”。王阳明高唱“知行合一”,曰:“不行只是不知”,殊不知,这在习斋看来,竟是浅陋了。习斋认为,王阳明还是偏于主知,或还是分知行为二,因此不是彻底的知行合一。习斋主张,不知只是不行,因行得知才算真正的知行合一。
习斋反对死读书,反对“朱子式”的静坐空想,极力推崇王安石的力行之学。习斋同道虽寡,但却抱宏愿要改变这种“空谈误国”的学风,成就新的气象。他说:“但抱书入学,便是作转世人,不是作世转人。”又说:“学者勿以转移之权委诸气数。一人行之为学术,众人从之为风俗。民之瘼矣,忍度外置之乎?”一席话将学者应担负的社会义务和历史责任说得再明白不过。但学人们仍还只是一味地唱高调,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读书何用?这真是读书人的悲哀!
关于人的认识问题,唯心主义哲学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物质世界看作是主观或“客观精神”的产物,把认识看作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界的反映,奉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如王阳明“一念发动处便是行”,“生而知之”的认识论思想,近代西方的“天赋观念”说等。旧唯物主义持直观反映论,它把认识主体看成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物,把人产生认识的过程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毛泽东对此评价道:“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唯物主义哲学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而把认识和对象,主观和客观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
对照我们的今天的教育教学,颜元的“习行”教育思想依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还是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说教轻体验的现象,没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学生只知伸长脖子被动接受一个知识,这样对知识的掌握无疑是肤浅的、不牢靠的。颜元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要做到“因行得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亲自实践、探究,去懂得某个道理、掌握某个知识,这样才能“得力”。
二、学而为用的实用主义宗旨
梁任公云:“质而言之,为做事故求学问。舍做事外,别无学问。此元之根本主义也。”甲申之年,清师入关,平日里高谈阔论, 著述等身之众儒一筹莫展,惶然失措;向日里慷慨激昂,搞帮派一头劲的精神也早吓飞到爪哇国去了。习斋痛心疾首,云:“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惟有一死,抱君恩’,未尝不泣下也。至览和靖《祭伊川》,有‘不背于师有之,有益于师则未’,又不觉废卷浩叹,为生民仓惶久之”。
习斋学说初发于明之季世,虽清朝政府大兴“文字狱”,对“民口”之防甚严,但这并不能阻止心理上还臣服于已亡之明学人对明朝覆国的思考。
物竞天择,不进则退。社会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直露的功利主义色彩,社会的演进在基本物质手段――技术的推动下,显得单调而冰冷。物质是意识的载体,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最初从书本上汲取的是“养分”,是为了我们能“身强力壮”的走的舒畅,走的更远。完整的认识过程是两部分的综合:第一步,从实践到认识,这解决了认识的来源问题,我们最初的认识大都是前人所明明白白地告知我们的,我们是在被动中接受了这个世界。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被动地反映,“摄像机式的”,只是它的一个功能,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去创造一个世界。这就是认识的第二步,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因所在,用认识去指导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社会进步取决于人才,人才源于教育。我们当前的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让受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咽喉用药市场白皮书.pdf VIP
- 临时用电施工方案.doc VIP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秀教学课件.pptx VIP
- 人民大2024《人工智能与Python程序设计》课件(教材配套版)第10章-使用 Python 语言实现机器学习模型-回归分析.pdf VIP
- Lesson 3 at the seaside(课件)典范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人民大2024《人工智能与Python程序设计》课件(教材配套版)第9章-机器学习概述.pdf VIP
- 主体性概念的历史演变与理论探讨.docx VIP
- 普外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docx VIP
- 医院急性创伤患者救治流程.pdf VIP
- 讲义 16 分式讲 16 分式.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