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4单元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第4单元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粹

诸子立言 百家争鸣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粹 老子的管理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对现代管理的意义 墨子管理的思想 孟子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现代精神 孙子管理思想概述 韩非其人和他的管理思想体系 老子的管理思想体系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老子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经》。 老子姓车.名耳,字伯阳,亦称老聃,春秋末期人,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 他的“清净无为”的思想具有很深刻的哲理和魅力,其影响十分深远和广泛。 老子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任东周守藏官之职,执掌图书文书类事。晚年离楚国奔秦国,在过函谷关时,应守关官吏的要求,口述了《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 《道德经》虽只有5000字,却包括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自古以来为学术界所重视。是一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国家或社会管理的专著。 《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共81章。 第1—37章是《道经》,第38—81章是《德经》。 “道”,老于解释为“万物之奥”; “德”,老子解降为“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这就是说,道为本,德为器,道制约德.德说明道。如果说、《道经》是老子的认识论,那么《德经》则是老子的政治观和历史观。 《道德经》全书的每一章都是围绕着人类社会出现了国家、阶级和私有财产之后的状况,诸如统治阶级应该怎样管理国家,应该怎样安排人民的生活,最高层管理人员(圣人、侯王·)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功绩,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怎样驾驭军事力量,怎样面对声、色和财富的诱惑,正确控制个人私欲的膨胀等等国家(或社会)管理方面重大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老子创立的一家之言,历史上称之为道家。 以其强调“道法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而得名。 全书点明“圣人之治”应该如何如何有20多处,未明言但含其义是随处可见: “圣人之治”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而弗居。(二章) 是以圣人之治……为无为则无不治。(三章)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十二章)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二十七章)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五十七章)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七十七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八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九章) 功成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 (十七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十九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 (三十五章) 《道德经》一书就其全部内容而言乃是反复论证国家如何管理的书。 现在,我们从“管理学”的视角去探索存在于《道德经》一书里有关管理的一些理念,从而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老子管理思想的体系及其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挖掘其思想中的精华,为改进当前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服务。 老子关于“道”的理念 老子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关于“道”的理念 显然,老子所讲的“道”,不仅仅限于人类社会的范围,即所谓“人道”,而且还包括“天道”,“地道”,最后,天道、地道、人道都要服从于自然。所以,老子关于“道”的理念是一个“大自然法则支配一切”的概念。 这就是有名的“道法自然”这一命题的由来。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在老子看来,“道”先于物质生成之前就存在了 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就朦胧地感觉到有一种支配天、地、人间运行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力量,他把这种力量称之为“道”。 侯外庐先生在研究中国思想史的过程中,曾指出老子的“道”的理念要比孔子和墨子的“道”的理念进步一些。 因为,孔、墨的“道”(天道)带有宗教性;而老子的“道”具有一定的自然规律性,是带有义理性的。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所表现的“道”的理念完全突破了西周以来天道观的束缚。 他明确意识到有一种“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的力量。这是老子讲“道”的精华所在。 他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