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篇 章 药物学绪论 药理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章 药物学绪论 药理学课件.ppt

药理学;第一章 绪 论;2. 食物、药物、毒物关系;二、药理学的内容;2.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 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一)药物作用的方式 按药物作用部位分: 1. 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液前在用药部位直接产生作用。 2. 吸收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而产生的作用,也称为吸收作用。 ;(二)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按用药目的分: 1. 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子,如P-G治疗脑膜炎。;(三)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从药物作用先后分: 原发(直接)作用:指药物被吸收后对机体首先产生的作用。 继发(间接)作用: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调节机制引起远隔器官功能改变。 ;(四)药物的作用性质 (1)调节功能:调整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兴奋(亢进)/抑制(麻痹) ;(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杀灭或抑制病原体和抑瘤,达到治疗目的作用。 (3)补充不足(补充治疗):补充机体某些物质如维生素、激素、微量元素不足。;二、药物作用的特异性、选择性和两重性 ;特点:;产生原因: (1)药物的化构、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组织结构的差异 如P-G;;(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2、 我国于1989年正式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了相应法规,如新药药理、毒理研究指南等。;3、不良反应的种类; 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三致” 反应、药物依赖性等。;(一)副作用(副反应)(side reaction) : 药物在常用量(治疗量)下发生 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 副作用与防治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二)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而引起的机体损 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和慢 性毒性, 致癌、 致畸、致 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 性毒性反应 范畴。;(三)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过敏反应):指少数有过敏体质的病人 对某些药 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无法预 知,与药使用剂量及疗程无关。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特点: (1)反应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2)反应性质、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和给药途经无关。;(五)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如四环素引起的菌群交替症。;(六)特异质反应(idiocrasy) :指少数特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如G-6-PD缺乏。 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8.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包括躯体性和精神性(即习惯性及成瘾性),都有主观需要连续用药的愿望。;按国际禁毒公约规定,依赖性药物分类:;药物作用的双重性;第二节 药物量效关系;最大有效量(maximal effective dose): 药物产生最大效应所需使用的剂量。 极量(maximum dose) 国家药典规定对某些药物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 ;5. 治疗量(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6. 最小中毒量:刚引起中毒的剂量。 7. 致死量(lethal dose): 导致死亡的剂量。 ;作用强度; 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连续增减的量变。用具体数量或最大 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2)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此时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强。 ;利尿药的作用强度及效能比较;(4)半数效应浓度或剂量(ED50):反映药物的作用强度。 ;(4)治疗指数(TI):TI=LD50/ED50。 是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此数值越大,表示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间距离越大,越安全。;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 ;2. 受点:受体某个部位的构象具有高度选择性,能正确识别并特异地结合某些立体特异性配体,这种特异的结合部位称为受点。;(五)受体特性 ;(六)受体与药物结合(受体动力学);2.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效应力) :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活产生生物效应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