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展望――青藏高原旅游文化产业现状和发展.docVIP

思考与展望――青藏高原旅游文化产业现状和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考与展望――青藏高原旅游文化产业现状和发展

思考与展望――青藏高原旅游文化产业现状和发展   [摘 要] 近年来,在营造夏都青海中,青海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文化多元化的青藏高原旅游文化产业如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旅游文化 产业 发展      旅游产业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文化产业就是指通过创意,借助技术将文化转化为产品,进而实现产业化的一种经济社会活动,其核心在于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   青海雄踞世界屋脊,因青海湖而得名,面积7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它北接甘蒙、西联新疆、南通西藏、东南达川滇。青海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从战国到清代,先后有羌、汉、匈奴、月氏、氐、鲜卑、回纥、撒里维吾尔(裕固族的前身,或与裕固族有着较深的渊源)等20多个民族生活在这里,形成了今天青海以汉、藏、回、土、蒙古、撒拉六个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省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元,是青藏高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近年来,在宣传青海,营造夏都青海中,通过举办“环湖赛”、“三江源国际摄影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大美青海香港行”、“唐卡艺术节”等活动,青海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旅游旺季出现了“一票难求”、“一床难求”的“井喷”现象。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文化多元化的青藏高原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青藏高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旅游文化资源的宽泛性与多样性   青藏高原旅游资源的宽泛性和多样性表现为:一是地域广。青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在72万平方公里上形成了海西、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六州;海东一地;西宁、格尔木、德令哈三市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局面。二是生态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青藏高原、内陆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种地形在此共生,大陆季风气候、内陆干旱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三种气候在此交汇,既有河谷的富庶――贵德 “青海小江南”;又有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雅丹地貌和孟达天池;既有名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又有大川,黄河、长江、澜沧江;既有大漠又有草原,如海西大漠,金银滩、玉树草原。三是文化内涵丰富既有宗教性、民族性又有历史性。如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小柴旦遗址、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被誉为“东方的庞贝古城”的喇家遗址以及丝绸之路、茶马互市、吐谷浑和吐蕃古墓群等古迹,无不展示着青海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四是旅游形式多样。有风光游、生态游、文化游、民俗游、休闲游、健康游等形式,如:以青海湖鸟岛为主的高原自然风光游;以互助土族、藏族、循化撒拉族文化歌舞为主的民俗游;以西宁、贵德为主的休闲游;以塔尔寺、隆务寺、北禅寺等为主的宗教文化和以黄南热贡艺术为主的文化游;以“三江源” 为主的生态游;以格尔木盐湖城为主的工业游。还有围绕圈、带、点的旅游形式,如:环西宁旅游圈的中国夏都游,环青海湖旅游圈的青海湖民族体育游,环青藏铁路旅游带和黄河上游及同仁、玉树等点的藏传佛教游、唐蕃古道游。四是以办节、会议和展览等为主要内容的商务旅游迅速发展。如:“三江源”国际摄影艺术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西宁“中国夏都”郁金香节,海北王洛宾音乐节,黄南“热贡”艺术节,果洛“格萨尔”文化旅游节,玉树青滇藏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节和赛马节,柴达木民族文化艺术节暨可鲁克湖蟹文化旅游节,格尔木昆仑和盐湖城文艺节,贵德梨花节,民和桃花节,门源油菜花节,大通“六月六花儿会”,海宴沙岛国际沙雕艺术节,祁连的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节,以上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充分展示了青海的历史文化底蕴。   2.旅游消费的普遍性与巨大性   随着国民收入的普遍增长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人们生活必需品,旅游消费具有普遍性。从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间,青海省旅游经济规模实现了较快增长,旅游业总收入由10.55亿元增长到了20.2亿元,。2004年全省旅游接待突破500万人次,2005年突破600万人次,2006年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接待游客814.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人35.69亿元人民币,2007年旅游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38亿元,2008年接待游客9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51亿元。“十五”以来,全省累计接待游客2341万人次,是“九五”时期的2.5倍,累计实现旅游总收人88.8亿元,是“九五”时期的   3.3倍 。   3.旅游区域资源的失衡性与不协调性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内资源配置、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