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冠状动脉造影识图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 左前斜(LAO) 45o+ 足位(Cau) 45o(蜘蛛位) 观察LM、LAD、LCX开口,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三分叉), LCX体部、钝缘支(OM)开口和体部 左前斜(LAO) 45o+ 足位(Cau) 45o(蜘蛛位) 冠状动脉造影 左前斜(LAO) 45o 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 左前斜(LAO) 45o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o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定 正常影像的判断 在多个必要的或常用的投照角度上清楚地暴露了全部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支和分叉部位,显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没有缺如,管径从其开口至其末端逐渐变细,管壁光滑柔软,无狭窄等,血流TIMI III级。 正常的影像差异:左主干长短不一,个别无左主干;相同名称的冠状动脉其管径相差很大,主要分支血管如对角支、钝缘支和锐缘支的长短及管径也有很大差异,上述的主要分支血管数目也不相同;胖瘦会影响心脏的位置,相同投照角度下血管走行会有一定差异。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 目测直径法 通常使用,有经验的术者准确性很高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 相对耗时,治疗前为获得准确的病变情况方使用。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准确的方法,但技术条件要求高,耗费资金大而不作常规。 冠状动脉造影 Proudilit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 一级,正常,无冠状动脉狭窄 二级,轻度狭窄,狭窄小于30% 三级,中度狭窄,狭窄介于30%~50%间 四级,重度狭窄,狭窄介于50%~90%间 五级,次全闭塞,狭窄程度大于90% 六级,完全闭塞,管腔完全闭塞,无血流通过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 局限性病变:病变长度 10mm 管状病变: 病变长度10~20mm 弥漫性病变:病变长度20mm 偏心性病变:病变斑块偏向管腔一侧 同心性病变:斑块以管腔中心均匀分布 成角性病变:病变处血管成角45度 狭窄性病变:病变血管管腔狭窄但未闭塞 闭塞性病变:病变血管无造影剂显影 不规则性病变:轻度的管腔不光滑病变25%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其他异常所见 “瘤样”扩张 溃疡 钙化 夹层 血栓 气栓 痉挛 心肌桥压迫现象 侧枝循环 冠状动脉血流分级——TIMI血流分级法 TIMI 0级:无灌注,即阻塞远端无血流 TIMI 1级:部分灌注,造影剂通过阻塞段,但不能使远端冠状动脉充分显影 TIMI 2级:经过3-4个心动周期后,前向造影剂才使冠状动脉完全显影 TIMI 3级:完全灌注,前向造影剂在3个心动周期内使冠状动脉完全显影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识 图 小 窍 门 一般常识 o 左前斜位(LAO):脊柱位于图像右侧,心尖指向左侧 o 右前斜位(RAO):脊柱位于图像左侧,心尖指向右侧 o 肋骨与脊柱相连,向前下方走行,如果在图像中看不到脊柱,可 根据肋骨的走行方向判断脊柱的位置 o 主动脉沿脊柱自下而上走行,导引导管走在其中(股动脉入 路),故导引导管在图像的部位总与脊柱一致 右冠状动脉(RCA) o 左前斜位:形状似“C” o 右前斜位:形状似 “L”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呈“C”型,观察RCA开口、起始部至后降支; 左前斜(LAO) 45o 后前位(AP)+ 头位(Cra) 20o 右冠状动脉呈“L”型,观察RCA远端分支及其开口情况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识 图 小 窍 门 o 回旋支(LCX))永远最靠近脊柱 o 左前斜位(LAO):前降支(LAD)位于图像左侧,间隔支(SP)从前降支左侧发出向左下走行,对角支(DX)从前降支右侧发出向右下走行 o 右前斜位(RAO):前降支(LAD)位于图像上部,间隔支(SP)垂直于前降支发出向下走行 o 左侧位:前降支(LAD)与回旋支(LCX)勾勒出心脏的轮廓 右肩位 左肩位 T H A N K S 左冠状动脉主干(LM):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左或后伸展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前降支(LAD):沿前室间沟走行,下行至心尖或绕过心尖,止于膈面。 室间隔支(S):几成直角发出,S1较粗大,越近心尖越细小,12-17支。 对角支(D):成锐角发出,位于左心室表面,一般有2-6支,逐渐变细,粗大的对角支可与前降支相似或更粗大。 回旋支(LCX):几成直角起自LM,向后下至左房室沟,止于膈面。 钝缘支(OM): 1-4支,OM1较粗大,以后逐渐变细。 后降支(PDA):约10%的LCX达后室间沟,下行至心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内科学419消化讲义1ppt课件.ppt
- 内质网应激与心血管疾病唐朝枢.ppt
- 内部审核员培训教材2003ppt课件.ppt
- 内镜学ppt课件.ppt
-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合理用药课件.ppt
- 内脏系统药物PPT课件.ppt
- 再喂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ppt
- 再同步治疗的挑战和思考课件幻灯.ppt
- 内膜癌局限型PPT课件.ppt
- 再灌注治疗策略的具体考虑课件幻灯.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