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外国教科书里中国(下).docVIP

外国教科书里中国(下).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教科书里中国(下)

外国教科书里中国(下)   德国教科书:从小学开始认识中国   “造纸术来自中国。人们将麻布、树皮等煮烂了,将浆水晾干压薄,也就成了纸。早在1400年,在纽伦堡(德国中部城市)就有了第一家造纸厂。这种新的书写材料比之前使用的牛皮纸要便宜得多……”   这是德国小学五年级历史课本中的一段文字。   “Das Reich der Mitte”是德国书本对中国的称呼,意思是“位于中央的帝国”。这个帝国曾经的辉煌和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深远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在中世纪,只有皇室才有权利享受书写的艺术。有了纸以后,手工艺者和商人都能够学习书写和阅读了。算术和买卖合同如今可以用‘白纸黑字’来展现。这项中国发明(造纸术)是不是比火药(另一项中国发明)更加具有造福人类的意义呢?”   这是德国小学课本对中国四大发明的描述片断。   许多德国年轻人谈起对中国的最初了解,总是说:“在上小学时。”   供德国高中学生使用的历史书这样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后,蒋介石在‘岛国’台湾呆了下来。”供高中老师教学参考的《政治和时间史》也提到了“美国、中国和台湾的三角关系”……中国驻德国使馆的一位外交官说,像“岛国”、“双边关系”这样的字眼常常在德国的教科书中出现,而这样的字眼往往让德国年轻人误以为台湾是一个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国家,这与德国政府奉行的“一个中国”的原则背道而驰。   在德国高中的课本和课外书上,也有着对来自中国的“威胁”的担忧情绪。《政治和时间史》上这样写道:“到十六世纪,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国家。她统治海洋,主宰世界贸易。如今的中国似乎想要继承这一切。这个大国正在努力成为超级大国,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军事上。”      印度教科书:两个不同的中国      在印度的学校课本里,与中国有关的内容大多出现在历史和政治教科书里。有趣的是,通过这两种课本,看到的常常是两个不同的中国。   让我们先来看看政治教科书里的中国。   “中国坐落在喜马拉雅山以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中国。和印度一??,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历史上,中国总是从印度获益,印度文明让中国人了解心灵和精神领域的知识,两国也通过贸易加强了经济联系。”   这是印度高三政治学课本《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关于中国的第一段话。介绍中国的内容在这本书里只有两页,放在全书最后一个章节“印度与世界”里。   这本书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农民,他们主要是种植大米和茶叶,其他职业包括捕鱼和制陶,同时工业也逐步发展。   该书首先承认印度和中国有几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自公元前印度和中国就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关系,两个国家之间频繁的陆路和海路贸易为平等交流创造了条件。”但是,相当大的篇幅则用于渲染印度与中国自1950年以来的纠纷,特别是1962年的边境战事。它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也耿耿于怀,提到了1971年印巴战争时中国曾大力支援了巴基斯坦。   与政治课本相比,印度历史教科书的论调显得客观而适当。   “我们的课本里关天中国古代历史的部分很少,但是在讲述印度古代史时,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中国,这是很有趣的,因为很多印度古代的历史记录都是根据中国人的记录,比如玄奘的游记。”新德里泰戈尔国际学校的高中历史老师萨罗吉说。   印度中学11年级(相当于中国学校的高二)的历史课本以编年史的形式,介绍了十九到二十世纪世界各国的重大事件,其中或多或少提到了中国――两次鸦片战争、中华民国的建立、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对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部分内容再熟悉不过。但是,印度人介绍的方式却有新奇之处。比如,课本对比了中国和日本的现代化道路,分析了两者的不同和各自的优缺点。此外,课本里收入了一些同时代人对中国的记录资料,其中的一个小专题名为“被歧视的人如何团结起来”,引用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生活在上海的美国黑人爵士乐手巴克?克莱顿的日记,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来看当时中国人的处境,以及对外国殖民者的仇恨和反抗。      日本教科书:用中国文化教育年轻人      日本的教科书有很多种,编写人员不同,教科书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所有的教科书都要经文部科学省审定。由于日本和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无论哪种教科书中,关于中国的内容都很丰富,尤以高中课本为甚。   日本学生学习的《国语综合》相当于中国高中的语文课。以教育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国语综合》为例,主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现代文篇,是日本现代的小说、随笔和诗歌;第二部分是古文篇,有和歌、物语、军纪物语;第三部分是汉文篇,全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内容,包括《史记》节选、论语的部分章节,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