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ICU患者情绪障碍中应用.docVIP

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ICU患者情绪障碍中应用.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ICU患者情绪障碍中应用

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ICU患者情绪障碍中应用   【关键词】 多元文化护理;情绪障碍;非语言沟通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477-02   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跨国交流日益频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西,异地就医普遍,如何针对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及不同道德价值观念的服务对象,使他们的病情都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多元文化护理是护理人员面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适合其个体文化需要的护理[1]。其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不同背景病人的多种需要[2]。由于ICU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应用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这方面也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6年起全面对患者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入住我院ICU的术后患者共551人,其中男329人,女222人;年龄10~75岁;农村户籍287人,城市户籍264人;小学文化水平102人,中学文化水平328 人,大专及本科文化水平以上121 人;讲壮族话189 人,桂柳话的有205 人,客家话的有96 人,其他语言的有61 人。   2.护理结果 551例患者中,术前均无精神症状,术后12例出现各种情绪障碍,占患者总数的2.18%。其中男7例,女5例。表现为双手抓空动作,多语等精神兴奋症状有5例,占41.7%;表现为胡言乱语、激动的有2例,占16.7%;表现为猜疑,对医护人员询问不愿回答等抑郁症状有4例,占33.3%;表现为夜间失眠、幻觉等1例,占0.83%。应用多元文化护理后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均未再出现情绪障碍。      护理措施      1.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①提供良好的待手术环境,减少不良因素的干扰。术前尽可能的安排患者在一个整洁、舒适、轻松的待手术环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来迎接手术。医护人员对患者应态度和蔼,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避免让患者看到同类手术患者的痛苦或抢救场面。尽量寻求家人支持及做好心理护理。②提供良好的监护环境。主要是从色彩、声音和光线上进行改进。适宜的环境和色彩搭配能影响人的情绪,促进身体康复,缓解ICU压抑紧张的气氛。采用和谐的颜色搭配,床单颜色和床帘颜色接近,改变患者的视觉。减低报警音量,调低电话铃声,仪器远离患者头部,要求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和操作均要轻盈,使ICU中日间噪音低于45 dB,夜间噪音低于20 dB。护士夜间护理集中进行,尽量保持患者正常的睡眠周期。对疼痛明显和失眠患者适当给予止痛、镇静处理[3]。光线上应尽量减少照明灯,使ICU的光线不过强也不过暗。   2.用患者自己的语言与之进行交流 由于地域的差异,地理位置的不同,人们在表达某种意思时的语气、语调以及发音都具有其地方色彩。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医护人员听不懂来院就诊的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而患者也听不懂医护人员的询问,这就是双方语言不通造成的障碍,为减少这一障碍,术前我们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居住地的特点,术后特别安排相应护士采用本土语言与其交流,辅以文字图片或录像。这样不但能让患者清楚地理解护士所讲的意思,而且会倍感亲切,从而促使患者讲出自己的意图,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提出自己的看法,达到护患交流的目的。此外,在ICU中,我们还要求护士说话声音要轻柔,语调要温和,速度要慢,配以手势和表情,让患者感觉到温暖。本组患者中有2例属于此情况,经过各种途径与患者交流,了解并满足了患者的要求后,其终能安心接受治疗。   3.尊重地方风俗和说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其需求 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有些有着特殊的民族征象,与民族宗教、信仰有关,常常主导着人们的思想。如广东人忌讳“4”,因为在粤语中,“4”和“死”的发音相近,甚至相同,很多患者选择床位时不喜欢住4号床,这时应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如有些地方风俗在人生病后,有把一些东西放在床上的习惯,那代表着能辟邪,早日恢复健康的征象。这时,护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要求,以减轻患者精神压力,充分调动患者在康复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加快疾病的恢复。本组患者中,有一例患者属于此种情况,表现为幻觉。自诉晚上睡觉的时候,看见好多蛇,认为是不好的征象,她住的这地方不吉利,要求换到旁边的一个位置,这时不能和患者针锋相对,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满足了患者的要求后,其能更好的接受和配合治疗。   4.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实施不同的护理 高低文化患者的知识宣教是一个互动过程。由于个体所受的教育不同,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认知的程度就不一样。本组中,有52%来自农村,且文化程度为小学水平者占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