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晚期捐输银票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晚期捐输银票赏析

清代晚期捐输银票赏析   自咸丰至宣统末年,各种类型的捐输赋税,诸如军费、军饷、津贴、夫马、驿站、义卷、斑匠、鱼课、茶课、盐课等,可谓千奇百怪层出不穷。   清政府在太平天国革命的沉重打击下飘摇欲坠,连年不断的战争、浩大的军费、军饷开支,导致清政府的财政税收猛减,国库日益空虚,国家财政陷入极端困难之中。在这样的情形下,清朝廷不得不强制粮户按地丁田亩摊派缴纳各种类型的捐输赋税,并于咸丰三年(1853年)开铸虚值的咸丰大钱以充度支。捐输银就是清朝廷为弥补军事、财政不足而追补的一种特殊赋税银。   这种捐税银在名义上称“捐输”,但实际上并非自愿的“捐输”,而是清朝廷官府按地丁田亩摊派给粮户、商民,并带强制性的一种赋税银。自咸丰至宣统末年,各种类型的捐输赋税,诸如军费、军饷、津贴、夫马、驿站、义卷、斑匠、鱼课、茶课、盐课等,可谓千奇百怪层出不穷。而清代银锭中的各类捐输银锭,与各类捐输钱票、钱牌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这类钱票、钱牌是研究清代捐输最直接的实物史料,由于不同于一般流通的货币,绝大部分皆留存在捐钱者手中,所以遗存下来的均极为罕见。   今将笔者收藏的数种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的捐输钱票、钱牌略作介绍,与藏界同好共赏。   1、同治七年(1868年)纳票   该票为两联制式捐票,即正票和存根栏,票幅规格265×155毫米,竖式,墨绿色单面印制,票面右侧骑缝处为手写体编号。   长方框内上端横印“纳票”两字,从右至左是、竖印:“巴县正堂王,为奉文劝捐紧贴接济兵饷事,今据廉里十甲花户文玉堂,原载条粮银一钱一分,应纳津贴银×两×分×厘×毫×?。   同治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票面压盖红色方形篆书印及骑缝处各一,票中所指地名巴县,即今四川巴县。(图1)   2、同治八年(1869年)照票   该票为四川全省通用的两联制式捐票,票幅规格265×132毫米,竖式,墨绿色单面印制,票面右侧为印刷体捐票编号,骑缝处压盖红色方形篆书骑缝印。   长方框内上端横印“照票”两字,从右至左竖印:“钦命四川;通省盐茶道傅???承宣布政使司蒋,提刑按察使司翁,成、绵、?、茂道钟;为展办捐输协济军饷事,今据府州、州县、廉里十甲粮户文玉堂,遵照捐输章程,乐捐军饷库平库色银三钱三分,如数完缴,除填存票备查外,给票为据。   同治八年三月二十七日给。”(图2)   捐票中所指的成、绵、?、茂道,即为成都、绵阳(今四川绵阳市)、仪陇、茂汶道属。廉里十甲,即四川巴县廉里十甲。   3、同治十三年(1874年)夫马照票   该票为两联制式捐票,票幅规格260×160毫米,竖式,墨绿色单面印制,票面右侧为手写体编号。   长方框内上端横印“夫马照票”四字,从右至左竖印:“巴县正堂李,为奉文筹议夫马驿站,以备驿站差务事,今据廉里十甲花户文玉堂,原载条粮银一钱一分,应纳夫马银×两×分×厘×毫×?,如数赴局完纳,须至照票者。   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给(县)。   票面压盖红色方形篆书印及骑缝处各一(图3)。   4、同治十三年义卷执票   该票为两联制式捐票,票幅规格270×165毫米,竖式,墨绿色单面印制,票面右侧为手写体编号。   长方框内上端横印“义卷执票”四字,从右至左竖印:“巴县正堂王,为三里筹议义卷银两事,今据廉里十甲花户文玉堂,原载条粮银一钱一分,应纳义卷银三分三厘。   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给(县)。   票面压盖红色方形篆书印及骑缝处各一(图4)。   以上四枚同治年间的捐输钱票,均为同一粮户,即四川巴县廉里十甲粮户文玉堂所收执的捐输银票中的正票。   5、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津贴票   该票为两联制式捐票,票幅规格240×155毫米,竖式,墨色单面印制,票面右侧为手写体编号。   长方框内上端横印“津贴票”三字,从右至左竖印:“遂宁县(今四川遂宁市)正堂赵,为津贴事据,口里口甲捐户古?俊,应纳光绪二十八年分津贴银八分。   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初十日给。   票面压盖红色方形篆书印及骑缝处各一(图5)。   6、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照票   该票为两联制式捐票,票幅规格255×160毫米,竖式,墨绿色单面印制,票面右侧骑缝处为印刷体编号。   长方框内上端横印“照票”两字,从右至左竖印:“巴县正堂霍,为奉文劝捐津贴接济兵饷事,今据忠里乙甲花户彭河海,原载条粮银一钱五厘二毫七?,应津贴银×两×分×厘×毫×?。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给。   票面压盖红色方形篆书印及骑缝处各一,左上角戳盖“钱招”两字(图6)。   7、宣统元年(1909年)纳票   票为两联制式捐票,票幅规格240×140毫米,竖式,墨色单面印制,票面左侧骑缝处为手写体编号,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