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特征与鉴定(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玉器特征与鉴定(下)

清代玉器特征与鉴定(下)   四、玉鼻烟壶      玉山林天然形鼻烟壶,高7厘米,最大腹径4.5厘米。鼻烟壶为天然形,顶上有一小孔为口,中空,底为矮圈足。其上雕群峰山石,在山间有猛豹、螭虎、豺狼等,山顶有灵芝。玉材精良,质地细腻,带斑皮。其布局构思随意,浮雕山石突兀丛立,群兽出没。青白色玉间有片片褐红色,如雨过天晴,云雾缭绕,山间又如浸润在蒙蒙山雨中,沉沉浓绿,水气弥漫,苍茫幽秀,借玉的色泽犹如有意加彩,自然生动,意趣无穷,可谓巧夺天工。(图23)   缠丝玛瑙鼻烟壶,高5.2厘米,最大腹径4厘米。直口,短颈,扁腹体,上腹宽,下收,椭圆形圈足。通体未雕刻纹饰,表面为玛瑙本色,有褐、白、红等深浅不同色,缠丝状纹饰,质坚硬温润。(图24)      五、玉童子      玉持莲童子,高3.5厘米,宽2.5厘米。童子着窄袖圆领长袍,盘坐地上,侧首仰视,双手持荷花茎,将荷花背在身后,似在池旁戏玩观赏。童子头为白色,身为黄褐色,利用玉色的不同,巧刻童子,面庞圆润、天真无邪、幼稚可爱。(图25)      白玉刘海戏蟾,长4.6厘米,宽3.6厘米。圆雕葫芦,一童子脚蹬葫芦,手抓葫芦藤枝,侧头戏笑,透跃着天真无邪、好奇高兴的童心,童子身躯微胖,健康活泼,背上有一蝙蝠,吊挂一钱,其下有蟾蜍戏钱上爬,即刘海戏蟾,寓意吉祥。另夕咻现出艺术雕刻的审美观念和捕捉生活的情趣,受人们的喜爱。(图26)   玉雕童子是玉雕文化趋向世俗化后出现的,带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寓意吉祥,多子多福。它由宋代开始,传世品较为丰富,清代玉童中有立、匐、蹲、跪等各种造型,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加以变化形成本朝特征。清代玉雕童子,头较大,前额宽阔,后脑圆深,发式以双髻者为多,也有平直短发,桃形发和分发少见,面部写实,眼眶周围剔雕,突出眼睛,上眼睑明显高出,眉鼻相连,鼻梁较高,蒜头形鼻,多数嘴角上翘,作张口微笑,耳贴于面颊两侧,上身着宽大束腰长袍,也有短衣,下着宽松长裤。一般雕刻工精细致,技法多变,不露刀痕和棱角,光润圆滑。装饰题材也多,除了持莲荷外,还有多种形式,或双手持物,或爬在葫芦上等,与宋、明时期的玉童子面相衣着及雕工技艺不同。      六、仿占玉器      玉双兽纹文带,长6.7厘米,宽2.1厘米。又称玉王遂或玉王彘,仿汉代器。正面为长方形,微弧形凸起,两端内卷,背有长方形穿孔。面浅浮雕变形双兽戏水,水波纹简练。从纹饰看,在汉代未见过此纹饰,纹饰与造型具有清代特征,在处理手法上表面光洁度很好,属清代风格。而文带是汉代剑鞘上的装饰品,在明清时期成为一般佩饰品。质白玉间有淡褐色。(图27)   兽面纹玉剑鞘末饰,宽4.2厘米,最长处5.2厘米。又称玉?,呈梯形,上底呈长椭圆形,平面,上有三孔,下底为锐角棱形,两面各刻饕餮纹,即兽面,为仿汉代器,黄褐色玉。从造型看,属于战国与秦汉时期剑鞘末饰器,但是上面的兽面纹与汉时期兽面纹饰的造型与艺术风格不同。(图28)   螭纹玉剑首,长4.6厘米,上宽3.2厘米,下宽2.6厘米。梯形,两面各凸雕凤鸟与螭龙纹,两侧各有三牙,中有一道槽,该器上面的螭纹在汉代的玉雕上流行,以后历代玉器上常出现这种动物纹饰。从此器纹饰看,应属清代仿汉玉剑首。白玉。(图29)      玉鸡心佩饰,直径5.2厘米。又称蝶佩。近圆鸡心形,中有圆孔。其面上雕刻一对螭虎,云雾缭绕,云间爬行,身体部分被云遮盖。在商代时蝶是射箭扣弦器,其筒形顶部为抹坡状的扳指,以后演变为装饰品,即变成扁平形以便佩戴。到战国时期为鸡心形,其下垂部分即由原来抹坡的顶部演变而来。汉代鸡心为扁平形,左右镂雕出廓螭、鸟、流云等,当时流行。这种形制一直延到明清时代,在清代鸡心形也有的演变为椭圆或圆形,在其上雕螭、鸟等动物。(图30)   宋代以后的玉器饰件,特别是明清时期,断代不甚清楚,往往将不同时期混为一团。如较常见的玉带钩、玉人、仿古器等。从雕刻手法看,北宋镂雕加深具有立体感,纹饰深雕凹下,翻转叠压,相互交搭。例如雕刻的花瓣和枝叶互相叠压,出入穿插,深凹的叶面再刻叶脉,前后掩映,翻卷自如。随后深雕变浅琢,镂雕叠压改变,到了明代晚期仅分两层,一层为主题纹饰,另一层为底纹,互相也不叠压。打凹技法到明代变浅,到清代多不采用,改用单层。明代中晚期多用阴纹雕刻纹饰,阳纹极浅,细腻匀净,无凹凸明显变化,追求文静。   清代玉器,纹饰内容广泛,以民俗题材为主,有人物、飞禽、走兽、昆虫、山水花卉、亭台楼阁等,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如马背蹲一猴为“马上封侯”,猴背上又一猴为“辈辈封侯”,雕一只鱼意为“年年有余”,三只羊意为“三羊开泰”,还有传说故事、携琴访友、太白醉酒、赤壁夜游等。清代仿古玉的品种多种多样,其用途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除上述剑饰、鸡心饰佩等仿汉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