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树枝状结构膦配体的设想合成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
摘 要
有机金属树状分子由于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近年来成为
研究的热点。他们结合了均相催化和异相催化两者的优点。在论文
中,我们设计合成了两种类型的树状分子催化剂,即配体负载在树
状分子的外围和核心。讨论了他们在催化中的应用,如烯烃的氢甲
酰化反应,以及树状分子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具体的结果如
下:
1.通过收敛法合成了三个代数分别为G1,G2,G3的树状分子膦配体,
即在较为刚性和惰性的聚苄醚树状分子为骨架的外围分别负载了
原位制备的催化剂应用于苯乙烯和正辛烯的氢甲酰化反应的研
究,结果表明他们对此类反应都很有效。与对应的小分子
Rh(PPha):(co)。催化剂比较,具有相同的区域选择性,不过催化速
度稍有所下降。
2.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数目和链长的全氟链的树状分子合成子,很
多都为首次报道。所有的合成子都用lHNMR进行了表征,有些还用
”CNMR进行了表征。
3.改进了5,5’一二胺基BINAP的合成方法,获得了比专利报道更
好的产率。
4.在进行含全氟链的树状分子苯甲酸与5,5’一二胺基BINAP的缩
合时,尝试了很多方法,然而结果不令人满意,迸一步的工作正
在进行中。
关键词:树状分子,负载,氢甲酰化反应,全氟链树状分子合成予,
氟两相催化
Abstract
havebeen much
dendrimers attentiondue
Organometallic attracting
their chemicaland havethe
to unique properties.Theypotential
physical
the and
tocombine of catalysis.
homogeneousheterogeneous
advantages
dendrimerswith
Inthis of the active
thesis,two
types catalytically
at andatthecoreofthedendrimer
centerslocatedthe were
periphery
and in reactionssuch
catalytic
synthesized.Theirapplications
designed
the betweendendritic
as and
ofolefius
hydrofor|∞yla.tion relationships
havealSO discussed.Some
an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型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和气相离子解离方法的研讨.pdf
- 新型稀土茂基化合物的分解、结构及反应性研究.pdf
- 新型络阴离子[(μ-RS)Fe<,2>(CO)<,6>](μ<,4>-S)[(μ-CO)Fe<,2>(CO)<,6>]和[(μ-RTe)(μ-CO)Fe<,2>(CO)<,6>]<'->与亲电试剂反映的研究.pdf
- 新型羧酸超分子体系的构筑及氮杂环配体的性子研究.pdf
- 新型耐高温硅树脂的制备及改性氧化镁粉的研讨.pdf
- 新型聚磷酸酯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讨.pdf
- 新型聚酯-醚-酯三嵌段生物降解水凝胶的合成与性能研讨.pdf
- 新型脯氨酸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催化不对称直接羟醛缩合反映中的应用.pdf
- 新型膦磺酸盐共聚物水处理剂的分解工艺优化及其性能研究.pdf
- 新型膦亚胺配体及其金属衍生物的分解和表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