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2张共2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2张共22张.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2张共22张

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吕氏春秋.上农》谈到: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1、开始于:商殃变法 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3、认识: 初期,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①有利农业人口稳定和农业发展; ②有利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稳定政治; ③有利保证财政收入; ④巩固封建政权。 明清以后,消极作用明显: 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的发展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1)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2)工商皆本,重农抑商。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 (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4)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 二、历朝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 1、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有利经济秩序稳定,促进交流;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 “中国历代对私盐打击力度是相当大的。汉武帝对私盐贩子‘钛左趾没其器物’;唐代私盐贩子要杀头,连相关官员都要连坐;五代时贩私盐一斤一两就可以正法。宋代略宽了一点儿,无非是杀头的标准放到三斤或十斤而已。”(摘编自梁小民:《在历史与经济之间》) 思考:历代官府为何严厉打击私盐? 盐业利润太高,易干扰市场,形成豪强势力威胁政治安定; 盐业有关人民大众生活,需要政府调控; 政府与民争利; 维护国家垄断经营…   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一一九年冬,有司言:“县官用度太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不佐国家之急。请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资治通鉴》) 束缚商业自由发展 3、唐初及以前: 重税 官市 时空受严格限制 商人地位低 4、唐后期,特别是宋代,开始好转 5、明清:抑商政策 抑制资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以前的对外政策: 汉唐、宋元及明初——开放的外交政策 朝贡贸易体制 市舶贸易 “朝贡贸易的具体内容是,各国派使以官方名义向明廷贡献方物,明廷则给对方以赏赐,颁发其所需各种物品。朝贡使者所带进贡以外的多余物品,可以与民贸易,进行互市。这种互市仅限于入贡的船舶,非入贡者则被禁止。”(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目的 三、“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以前的对外政策: 汉唐、宋元及明初——开放的外交政策 朝贡贸易体制 市舶贸易 ①国家统一稳定、国力强大 ②显国威,不以经济利润为目的 民间贸易 政府管理 与市场利润有关 如:郑和下西洋 唐:在广州设市舶司 三、“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于明清时至鸦片战争前 1、概念: 严禁中国人、限制外国人 仅有广州十三行 (实为官方垄断贸易商行,即公行)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设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关。设关以后,举凡对外贸易俱以官商任之,官商所设立之行名曰牙行,亦曰官行,有商总。”(《中国经济史讲稿》) “他处商人与夷商之贸易,由公行行商与之议定货价,不得自定价格或暗中买进。” “广东十三行实际上执行三大任务:政治——行商秉命封舱停市约束外人,又常为政府官吏之代表。外交——外人一切请求陈述,均需由彼等转达。经济——对外贸易之独占者,外人不得与中国其他商人直接贸易。”(《中国经济史讲稿》)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顺治年间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35至50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4、影响: ①一定程度抵制外国入侵 ②扼杀对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