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家乡“不落夫家”婚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趣谈家乡“不落夫家”婚俗

趣谈家乡“不落夫家”婚俗   摘 要:不落夫家是我国壮、苗、瑶、黎、侗、水、毛南和汉等民族部分地区解放前流行的一种婚姻习俗。在笔者的家乡壮族农村,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不落夫家早已不盛行,但是,壮族的现代婚礼中仍保存有不落夫家的遗迹。笔者曾经以伴娘的身份参加过一次婚礼,亲眼目睹了不落夫家如何依附在现代婚礼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着,体现该传统婚俗影响的根深蒂固。   关键词:壮族;不落夫家;遗迹   中图分类号: C953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9-0052-02      我的家乡是一个典型的壮族村寨,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壮族人。小时候,看电影电视里的婚礼场面,众人热闹一阵之后,把新郎新娘送入洞房,随之还要闹洞房。可在我的印象中,我家乡的婚俗从来没有“闹洞房”这一说。婚礼当晚,大家吃完喜宴后,新郎新娘即刻分开。如果娘家在附近村落的,新娘就在新婚之夜回娘家;如果娘???远一点的,新娘新婚当晚就和女伴一起睡,第二天天不亮就启程回娘家。以后,每逢农忙和节假日,新娘才来夫家,往往是住一两天又回娘家了。这样一来二往,大概要过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后,新媳妇才真正在夫家落户定居。孩提时代的我,有时候遇到村里短时间内有几家人讨媳妇,过了很久仍不认识新娘子,分不清谁是谁家的媳妇,经常张冠李戴地叫错人,闹过一些笑话。从小,在我的心里就有一个解不开的结,为什么我家乡的的婚俗和电影电视里的不一样?   长大后,我才知道,结婚闹洞房的是汉族婚俗,壮族的婚俗是没有闹洞房这个环节的。在壮族地区,很多地方还是保留了 “不落夫家”的婚俗遗迹。这是一种古老的婚姻习俗,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壮族、侗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以及一些汉族地区流行。这种婚俗是指结婚后,女方仍回娘家居住,逢农忙才到夫家帮忙,然后仍旧回娘家,直到女方生孩子后才能长住夫家。这种婚俗,早已经引起民族学、民俗学等专家的关注,他们对其起因作了种种解释。较为普遍的解释认为这种婚俗起源于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过渡时期,是妇女对父权制婚姻的一种反抗,也可以理解为女方婚后暂时居住在娘家是对娘家劳动力损失的一种补偿吧???   大学毕业那年,我刚好回家度假,有幸参加一个童年伙伴的婚礼,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不落夫家”婚俗。婚礼那天,一大早起来,新娘家就忙开了,忙着招待亲戚朋友,忙着把置办好的嫁妆清点装箱。最惹人注目的是嫁妆中有一只木箱,里面装有新娘送给婆家的贵重东西,钥匙就由新娘的弟弟(即小舅子)收藏。我们一伙人当伴娘,由五个到十个组成,年纪与新娘相当或小几岁,而且全部是未婚的,被称为“十姐妹”,要陪伴新娘一同前往新郎家。我们和新娘一起简单梳洗打扮后,就由一位大婶领着,等待新郎来接亲。大婶是新娘家的亲婶子,被称为“送亲婶子”。下午两点多钟,新郎带着八个伴郎,由一位“接亲婶子”带领,开着两辆手扶拖拉机来到了。一行人下车后,先是给新娘家的父母及亲戚朋友端茶递烟,客套寒暄。简单吃完饭后,新郎领着新娘叩谢岳父母准备回家举行婚礼去了。我们“十姐妹”和新娘坐在第一辆车子上。车子正要开动时,新娘刚坐好,就被她母亲叫下来,原来是她忘了拿一只红布袋子,里面装有米、糖果、花生等物。新娘拿好袋子刚要爬上车子,她母亲又拿着一面绕有红线的小镜子追上来,叫她装进衣兜里,镜面朝外,说是“照妖辟邪”之用。新娘虽然满脸的不耐烦,但也只好接过来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车子好不容易上路了,每过一道桥梁,都要停下来,送亲婶子要下车到桥头烧香拜祭,撒几只硬币。等到车子继续往前开时,坐在前头的新娘要站起来,掏出布袋里的东西往车下抛撒,而且不允许回头看,据说新娘出嫁路上回头看就会不吉利。看她抖开布袋拿东西迎风抛撒的滑稽样,我们几个伴娘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全然不顾姑娘家的矜持。   车子开到新郎家门口,迎接我们的是一长串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更有几个喜欢恶作剧的伴郎,拿起点燃的鞭炮往我们“十姐妹”扔,吓得我们抱头逃窜。我和另一个同伴赶忙往看热闹的人堆里钻,好不容易才躲过炮仗的轰炸。   婚礼场面倒是挺热闹。由几张八仙桌拼成的宴席在客厅里摆开,新郎新娘坐上席,伴郎伴娘们穿插着围坐在一起。司仪简单发言后,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验。接着饭菜端上桌,大伙儿边吃边调侃,开一些不着边际的玩笑,一场婚宴在不知不觉中结束。   吃完饭后,打开嫁妆的时辰到了。由新郎家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念动咒语,驱邪避鬼,同时说一些祝福的话。站在旁边的新郎要低声下气地向小舅子说好话,并拿出封包来讨好,求小舅子拿出钥匙来打开新娘陪嫁过来的贵重木箱。经不住甜言蜜语和金钱的诱惑,小舅子终于拿出钥匙打开木箱,取出事先放好的新娘送给新郎父母及长辈和兄弟姊妹的衣服鞋帽等礼物。新郎一家人皆大欢喜,看热闹的亲朋好友也大饱眼福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