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黏质沙雷菌脂肪酶可溶性表达及其性质研究.docVIP

重组黏质沙雷菌脂肪酶可溶性表达及其性质研究.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组黏质沙雷菌脂肪酶可溶性表达及其性质研究

重组黏质沙雷菌脂肪酶可溶性表达及其性质研究   摘要:目的提高重组黏质沙雷菌ECUl010脂肪酶(GST-lipase)可溶性表达量,研究其相关理化性质。方法PCR扩增lipase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后转入E.coli BL21(DE3),优化培养提高可溶性表达量,表达产物用GST亲和层析柱纯化。研究温度、pH等对酶活性的影响,重组酶的底物特异性以及对(±)-MPGM的手性拆分。结果优化后可溶性酶的活性可达8612.3U/L,纯化9.8倍后比活性为3.3U/mg。重组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为9.0。温度低于30℃、pH 6.0~6.8的条件下比较稳定。Ca2+,Fe2+等金属离子和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提高酶的活性。硝基苯月桂酸酯(C12)是其最适底物。以(±)-MPGM为底物,4h后转化率达到47.3%,ee值为89.7%。结论优化后可溶性脂肪酶的活性大大提高,研究了重组脂肪酶的相关性质,为地尔硫革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黏质沙雷菌ECU1010;脂肪酶;可溶性表达;纯化;性质;手性拆分   中图分类号:Q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2010)03-00077-06      脂肪酶(EC 3.1.1.3)又称三酰基甘油酯水解酶(triacylglycerol acylhydrolase),它可将中长链甘油三酯催化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也可以催化酯类合成和酯交换反应,并且在非水溶剂体系中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因此,脂肪酶在食品工业、生物洗涤剂,医疗和亲脂性精细化学品的酶法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比其他的细菌脂肪酶,黏质沙雷菌ECU1010(Serratia marcescens ECU1010)脂肪酶因其潜在的医药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黏质沙雷菌脂肪酶可以高效地选择性拆分地尔硫革(Diltiazem)生产中的关键中间体――消旋体反式-4-甲氧苯基缩水甘油酸甲酯(MPGM),得到(2R,3S)-4-甲氧苯基缩水甘油酸甲酯――(-)-MPGM,后者作为起始合成原料可以直接合成手性顺式(+)地尔硫革。近年,日本科学家将黏质沙雷菌Sr41 8000的脂肪酶基因以及与分泌相关的蛋白基因分别连接到载体pUC19上,再导回野生型菌株,使酶产量增加近140倍。之后他们将该脂肪酶固定在膜反应器上用于拆分MPGM,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尚未实现以E.coli为宿主规模生产有生物活性的脂肪酶。一方面是因为蛋白质??降解或错误折叠,另一方面,外源蛋白质不断在细胞质中积累,对宿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其死亡。因此,如何提高脂肪酶的可溶性表达量引起我们的极大兴趣。本文从黏质沙雷菌ECU1010的脂肪酶基因出发,研究了克隆、融合表达、纯化及重组酶的相关性质,为药用地尔硫革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和材料   E.coli BL2l(DE3)、表达载体pGEX-4T-1(Novagen公司);S.marcescens ECU1010(本实验室保存):Taq DNA聚合酶、T4DNA连接酶、质粒PMD18-T、限制性内切酶、DNA Marker(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IPTG,即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氨苄青霉素(Sigma公司);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层析柱(北京Wsac联合有限公司);各种硝基苯酯均由硝基苯酚和脂肪酸合成;其他生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PCR扩增脂肪酶的基因。正向引物为5-ggcgaattcatgggcatctttagctataagg-3(下划线是EcoRI酶切位点),反向引物为5-atagcggccgcRaggccaacaccacct-3(下划线是NotI酶切位点)。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并测序。把经测序验证的重组质粒用EcoRI和NotI双酶切后电泳回收DNA片段,用T4DNA连接酶连接到同样双酶切的pGEX-4T-1中,构建表达质粒pGEX-4T-1-1ip。   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37℃条件下于100 mL LB培养基(1%蛋白胨,酵母膏0.5%,1%氯化钠,pH 7.0)中二级培养至A600=0.8~1.0,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2mmol/L、5mmol/L的IPTG和Ca2+,并在15℃条件下诱导表达12h,离心收集菌体。      1.3 重组脂肪酶的分离纯化   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将菌体沉淀重悬于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0)中,洗涤并离心去除上清液,重复2次。然后将沉淀和细胞碎片重悬于10 mL结合缓冲液(5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