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浪漫质疑到自我否定鲁迅对启蒙反思.docVIP

从浪漫质疑到自我否定鲁迅对启蒙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浪漫质疑到自我否定鲁迅对启蒙反思

从浪漫质疑到自我否定鲁迅对启蒙反思   摘要:鲁迅早期主要站在浪漫主义的立场,对现代西方文明扼杀人的个性、禁锢人的心灵进行了批判。中后期,他着眼于中国社会现实,对启蒙价值观念引进到中国后产生的移植性、空幻性问题进行了思考。鲁迅还对自我的启蒙者身份进行拷问,批判了启蒙者的偏执与狂热,揭示了启蒙者被迫放弃启蒙无路可走的处境。   关键词:鲁迅;浪漫主义;启蒙;《狂人日记》;《新生》;五四运动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2#8722;0165#8722;05   鲁迅是一个启蒙者,而且是一个伟大的启蒙者,这是毫无疑义的。鲁迅面对顽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封建传统,面对愚昧、麻木、自私的国民灵魂,面对因循守旧、野蛮血腥的社会现实,发出了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呐喊。他一加入新文化阵营,就成为最得力的启蒙干将。即使在新文化阵营风流云散后,鲁迅仍坚持启蒙主张,终其一生,都不曾卸去肩上的启蒙重担。可就是这个最坚定、最顽强的启蒙者鲁迅,一直持续不断地对启蒙本身进行着拷问。一边执著地进行着启蒙工作,一边怀疑和反思着启蒙行为,痛苦、绝望而又无比坚韧。因而,鲁迅的启蒙较之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更持久、更深刻。鲁迅不仅超越于现代中国其他启蒙者之上,更不断超越自身,超越了启蒙者鲁迅自己。      一、浪漫的质疑      鲁迅对启蒙的怀疑和反思,最初是以一个浪漫主义者的姿态表现出来的。   从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的百余年,以法国为中心,启蒙运动的思想狂飙席卷了西方,带来了一系列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启蒙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思想革命,它所带来的现代文明是令人惊异的,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在它面前黯然失色,成为落后、蒙昧的象征。启蒙者毫不怀疑地认为,“我们正在进步,我们正在发现,我们正在摧毁古老的偏见、迷信、无知和残忍,我们正在建立某种科学,以使人们生活得更幸福、自由、道德和正义”。[1](26)民主、科学、理性、进步等启蒙价值和观念,直到19世纪初都未曾受到过任何怀疑。   是浪漫主义者最先打破了启蒙的迷梦??他们看 到,启蒙主义者对理性的推崇,导致了理性与感性的分裂,人的形象被严重地扭曲;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在扫除封建特权、宗教神权的同时,伴生了现代科层体制,形成了对人进行新的奴役的牢笼;科学技术、工具思维极端发展的结果,使整个世界对象化,失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浪漫主义思想史家马丁?亨克尔写道,“浪漫派那一代人实在无法忍受不断加剧的整个世界对神的亵渎,无法忍受越来越多的机械式说明,无法忍受生活的诗的丧失”。[2](5)浪漫主义者推崇人的情感、想象和意志,反对把人的理性与感性割裂,强调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追求无限和永恒,呼唤回归自然,返回人的自然本性。浪漫主义者的主张,对启蒙运动起到了反思和纠偏的作用。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中国社会由前现代向现代转变,在不断落后挨打的处境下,西方现代文明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被一代代启蒙者视为救国良药。即使到了五四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文明受到了西方社会继浪漫主义运动之后更严厉的质疑与批判,五四一代许多启蒙者在接受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理性、人权等价值观念时,仍然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这些观念是以一种“真理”的身份进入启蒙者的精神世界的。同是五四启蒙者的鲁迅没有将西方的启蒙观念与价值视为真理。早在1907年,鲁迅就以一个浪漫主义者的立场对西方现代文明进行了审视。   鲁迅认为“文明无不根旧迹而演来,亦以矫往事而生偏至”。[3](50)西方文明,自启蒙运动以来,对中世纪文明不免有矫枉过正之处,而产生不可避免的弊端。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鲁迅指出英法等国启蒙运动以来,“扫荡门第,平一尊卑,政治之权,主以百姓,平等自由之念,社会民主之思,弥漫于人心。”[3](49),鲁迅没有随声附和,大唱赞歌,而是进行了冷静地分析。他认为,平等、自由、民主等启蒙价值观念在西方的普及确立,是“十九世纪大潮之一流”,其弊端是“同是者是,独是者非,以多数临天下而暴独特 者”,[3](49)人的个性、独特性,就在自由、民主、平等的幌子下遭到了扼杀。更进一步,鲁迅看到民主、平等启蒙观念,不仅仅会扼杀个别人、个别天才的个性和独特性。而且还会使整个社会沦于庸常,失去活力,“人群之内,明哲非多,伧俗横行,浩不可御,风潮剥蚀,全体以沦于凡庸”。[3](52)所以,对于急于摆脱封建专制的中国人来说,西方的启蒙观念可能带来的是另一种专制,又会使之沦为新的庸众。   针对19世纪重物质轻精神,导致社会的功利化、人的物化和异化这另一大潮,鲁迅对启蒙运动另一弊端进行了反思批判。伴随着启蒙运动对科学的推崇,对工具理性的强调,物质财富在以几何速度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