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艾子杂说》及其它对柳宗元寓言散文接受.docVIP

苏轼《艾子杂说》及其它对柳宗元寓言散文接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艾子杂说》及其它对柳宗元寓言散文接受       摘 要:柳宗元除了给我们留下著名的诗作外,还在散文创作方面成果颇丰,特别是以《三戒》等为代表的寓言散文。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也在寓言创作中有突出贡献,本文将从讽喻形式、句式表达、讽刺对象三方面论述苏轼的寓言专集《艾子杂说》及其它寓言对柳宗元寓言散文的接受。    关键词:《艾子杂说》;柳宗元;寓言;接受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107-02      寓言是一种“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的文学体裁。”[1]中国古代寓言常常短小精悍,在卷帙浩繁的文学史长河中,它们虽然会被人们遗落,却从不会被遗忘。这些散见笔记著作中的寓言犹如珍宝一般,历时虽久,光彩依旧。柳宗元便是其中一位以寓言见长者,陈柱的《中国散文史》中这样评价柳宗元散文:“柳文以游记及寓言???最工。”[2]充分肯定了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以及积极参加王叔文改革的活动者,柳宗元关注社会政治,强调文章的社会作用,继他之后,晚唐小品文兴盛,但始终没有超越柳宗元的寓言散文,直至苏轼的出现,标志着寓言创作的另一座高峰。    一、苏轼《艾子杂说》及其它创作对柳宗元寓言散文的接受    关于《艾子杂说》的作者问题,历来争论很多,孔凡礼曾写过《〈艾子杂说〉是苏轼的作品》[3],以详尽的史实说明《艾子杂说》是苏轼晚年遭贬所作,他还将《艾子杂说》辑入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苏轼文集?苏轼佚文汇编》中。除《艾子杂说》,苏轼还有一些零散的寓言创作,作为柳宗元寓言散文读者的苏轼,其创作在某些程度受到柳宗元的影响。    (一)托物讽喻的表达方式    柳宗元写过《三戒》,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苏轼《又读柳子厚 〈三戒〉》,其中写道:“予读柳子厚 《三戒》而爱之。又尝悼世之人,有妄怒以招祸、欲盖而弥彰者。游吴,得二事于水滨之人,亦似之,作《二说》;非有意乎续子厚也,亦聊以自警。”[4]读《三戒》而作《二说》,不难看出,苏轼的寓言文章受柳宗元的影响很大。    苏轼与《三戒》写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三戒》借麋、驴、鼠来讽刺腐朽实力以及统治者,《二说》中以河豚鱼及乌贼鱼讽刺自暴自弃欲盖弥彰之人。此外,《二说》行文格局也是模拟《三戒》而成。柳宗元在每一篇最后都客观议论,像《永某氏之鼠》:“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不是通过人物而是直接用旁观者之口说出。苏轼也是如此,像《乌贼鱼说》中“呜呼,徒知自闭以求全,不知灭迹以杜疑,为窥者之所窥,哀哉!”就是用旁观者角度说明凡事要看得清楚全面才好。    (二)简洁明快的句式表达    与其古文作品充满美感和音乐感一致,柳宗元的寓言散文多用短句,常常四字一句,读之琅琅上口铿锵悦耳。比如其作品《??传》:“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剧困不止也。其背甚涩, 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之。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通过短句的表达使文章节奏明快晓畅,四字一句中又参杂长短句子,将文中故事起伏通过语言技巧表现出来。形象的表现出“??”们贪得无厌的无耻行径,以及受挫后的可悲结局。    《艾子杂说》中,苏轼的表达与柳宗元如出一辙。如第七则:艾子一夕疾呼一人钻火。久不至,艾子呼促之。门人曰:“夜暗,索钻具不得。”谓先生曰:“可持烛来,共索之矣。”艾子曰:“非我之门,无是客也。”[5]也是大多采用四字一句的短句表达,《艾子杂说》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在此不一一列举了,和柳宗元的行文相比,苏轼之文的短句表达更加流畅轻快,行文节奏与作者的心灵节奏在此寻到一个契合点,艾子的形象呼之欲出。    (三)对重大政治问题的讽喻    “对黑暗势力与腐败现象曝光,批判是柳氏寓言散文最为显著的特点。”[6]柳宗元寓言散文中著名的一篇《罴说》,讲的是一个善于模仿各种野兽声音的猎人因缺乏降龙伏虎的真本领,蒙混不当,招致猛兽,自食恶果的故事。文章写到,“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柳宗元在此将矛头直指那些腐败的官吏,同时对最高统治者的策略质疑。此外,《鞭贾》,《瓶赋》《李赤传》等都是这类寓言散文的优秀代表。    这类题材的寓言苏轼也有很多,如《艾子杂说?诛有尾》: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屿,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汝虾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时事也。”[7]这则寓言讽刺了当权统治者,抨击文字狱,故事中虾蟆因担心自己曾经有尾巴而被杀,与苏轼乌台诗案后心境如此巧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氛围。再如《螺蚌相语》《鬼怕恶人》等对巧言令色奸佞之人入木三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