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式创业神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沙成塔式创业神话

聚沙成塔式创业神话   一根细小的塑料吸管,只卖一分钱,如果要依靠它来创业并成为亿万富翁,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神话。但是,在义乌这片制造神话的土地上,却屡屡诞生奇迹:有靠钮扣创大业的,也有靠针头线脑发大财的,还有靠修皮鞋成亿万富翁的……楼仲平确实就是靠着一根小小的吸管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他的成功,再次为义乌这片制造神话的土地增添了一个注脚。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时候,义乌根本没有现在的知名度,经济发展水平也远远没有现在这么高,还是一个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过得十分艰苦。那个时候楼仲平由于有兄弟姐妹6人,家庭人口多,生活就更加贫困。饥饿在年幼的楼仲平脑海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脱贫成了楼仲平一家最大的愿望。15岁那年,楼仲平肩挑货郎担与他的乡亲们一起走南闯北,靠卖小百货谋生。那个年代,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不少走街串巷靠货郎担谋生的小商贩。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来自义乌。据说是义乌农民在农闲时特有的一种谋生手段。楼仲平也就是这支货郎队伍中的一员。   1991年时,已经在外闯荡漂泊7、8年的楼仲平决定结束这种货郎担的生活,到义乌市场旁边摆了个地摊来贩卖一些日用杂品。这种地摊生意却没能经营多久,因义乌要建立一个大市场,把所有的地摊经营都要迁入到市场内经营。楼仲平便靠货郎担谋生积攒的一点钱和摆地摊赚的钱,租到了篁园市场的一个百货摊位。虽然仍是经营一些日常百货用品,但是楼仲平却比别人经营得好。他进货的品种多,款式新,种类齐,确实是质优价廉,别人都愿意买他的东西,而且他拿到的大订单也比其他摊位多。在楼仲平经营的那一片百货摊位区,他的摊位生意是最好的。   或许是多年从事货郎担和地摊商贩生意,使楼仲平对店铺的商机看得非常准确。在义乌市场进行第四轮改造时,楼仲平觉得义乌市场会成为一个全国的大市场,他看准了一个靠近大通道边且位置较好的铺位,花46000元买了下来。于是,他开始经营日用塑料制品生意。果然,生意十分红火,一个月能赚下3、4万块钱,多时甚至超过了5万元。这使楼仲平慢慢地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生意兴隆了一段时间后,人家四周的摊位看着眼红,纷纷跟着楼仲平来做。楼进什么货,那些摊位也跟着进什么货,楼卖什么价,他们跟着卖什么价。这时,楼仲平开始感觉到同质竞争的压力了。如果自己的经营不做出特色来,那么大家都是一样地经营,那么迟早生意就会越做越死。   转行,另谋他业的意念开始在楼仲平的脑海闪现。当时义乌的政府部门也在鼓励市场中的生意人,不要有小富即安的思想,跳出义乌这个市场,把眼光瞄向全国的大市场,从商业经营转向制造行业。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月能赚几万块钱算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如果选择放弃一年可赚几十万元的生意,转而去开工厂搞制造,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开工厂还是个前程未卜的事,是成是败尚难预料。不过,在楼仲平发现吸管这个不起眼的小产品后,他决定最终还是转行。或许是他搞了多年的小商品经营,有较强的把控力,在他看来这个产品份量小,做的人不多,只要做得好,同样可以获得大发展。最终让楼仲平作出办厂做吸管产品的决定,还是缘于结识的一个嘉兴的朋友。这个朋友对楼仲平说,他有美国的吸管订单,每天要货的数量都是满满的一车。   楼仲平和妻子商量后,转让了市场的摊位,把获得的资金用来购买了几台设备,租赁了一些民房作厂房,请了几个帮手,一个类似于作坊式的吸管厂就办起来了。吸管做出来以后,嘉兴的那个朋友却并没有一天要一车货,而是一周才要了一车货。没办法,楼仲平只好自己去寻求别的销售渠道。不过,那时做吸管的确实不多,销路还是好找,生产的产品基本不会积压。销路一打开,楼仲平的生产设备就显得不够用,他只好把赚到的钱又投入到了购买设备中去。生产不断得到扩大,市场销路也就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楼仲平就几乎租赁了村里一半的民房作厂房了。当别人看到楼仲平做吸管发了财,便纷纷仿效楼仲平开始做起了吸管产品。原来全义乌才只有3、4家吸管厂,不料一下子就冒出了40余家吸管厂,吸管又一次面临着竞争的白热化。就在楼仲平对吸管产品进退两难的时候,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突发,造成原材料价格飙升,全国的吸管厂都难以为继,很多人都自动退出了吸管生产这一行业。   怎么办?自己也跟着退出,另找别的行业重起炉灶?当楼仲平看到很多吸管厂贴出转让的告示后,他反而平静下来了。他觉得,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冷静下来考虑。尽管妻子和亲朋好友都劝楼仲平赶紧退出吸管生产,另辟他径,但楼仲平思索的结果却是不仅不应退出,相反还应乘机廉价扩充发展壮大自己的厂子。他认为吸管是典型的一次性消耗产品,而且饮料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对吸管的需求会是爆炸性的,虽然眼下因金融危机而造成一时的困境,但是只要危机一过,吸管的发展前景将是非常美好的。可以说楼仲平是在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