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色彩词语差异与翻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文化色彩词语差异与翻译

英汉文化色彩词语差异与翻译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其载体则是语言的转换。不同的语言承载不同的社会文化,在翻译中是以源语文化为中心(异化)还是以目的语文化为中心(归化)一直是翻译学者们争论的焦点。语言虽是交际的工具,但也是交际的障碍,实际上语言差异也是一种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处理好了,语言差异只不过是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而已。翻译学者们只要具有较高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水平,语言的形式转换不是问题。根据功能翻译派的“目的决定论”的观点,不论归化还是异化,达到交流目的就是造化。      一、英汉词语的文化色彩差异      人们习惯上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或器物文化,指能够被感知的有形物品,如:饮食、服饰、器具等;中层文化或制度文化,指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深层文化或观念文化,指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审美观点等。人们在使用语言交往是,必定受到各自所属社会文化的制约,从而是语言深深打上社会文化的烙印,显现出各自社会文化的特征。文化色彩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层面,其承载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等社会文化因素。英汉文化色彩词语在翻译过程中颇为困难,现将其主要差异体现列举如下:   1.源语中的文化概念在目的语中无对应的词,即:词汇空缺或不等值现象。汉语中许多文化色彩词语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词语,如:“饭桶或饭包”、“臭皮囊”、“吃香”、“吃不消”、“跑龙套”、“老油条”、“三头六臂”等概念;英语中的“hard drink”、“meet one’s Waterloo”、“helping profession”、“sunrise/sunset industry ”、“sister city”等在汉语中也难找到对应的词。   2.源语和目的语有对应的词,但意义不同。词语不仅能表达某一客体的概念,而且还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引起各种联想。由于各民族具有不同的“先前经验”,各种语言中即便是表达同一概念的对应词语也会有不同的背景知识,反映民族文化的差异。这实际上是不同语言的词汇冲突现象。如:英汉语中都有“尾巴”的概念,而“夹着(紧)尾巴”这个概念???意义却不是一种词语偶合。英语中的“(to)tuck/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和汉语中的“夹着(紧)尾巴”尽管在某些语境中都有“垂头丧气,狼狈不堪”的意义,但在特定语境中汉语的表达有特殊的意义,如:“你要夹着(紧)尾巴,可不要翘尾巴哟”是“谦虚、不骄傲”之义。   3.源语和目的语的概念分类不同。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在汉语中有8个相对应的词语(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汉语中的“柠檬”在英语中有“lemon”和“lime”两词相对应。   4.源语中的语用意义在目的语中无对应意义,反之亦然。这是英汉词语在联想意义上的空缺现象,联想是产生多义词的比喻意义的基础,因此,它所带有的民族文化的特点也自然而然地会反映在这些比喻意义之中。如粽子是中国特有的食品,经常被用来比喻某人或某物被捆绑的很紧,“他们被绑的个个像粽子似的”。再如我们形容“洗澡池里的人、水里的泥巴都很多”时会说“简直像芝麻糊煮饺子”,对于那些不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英美人来说,“粽子、芝麻糊、饺子”的比喻很难产生汉语中特有的联想意义。      二、英汉文化色彩词语的翻译手段      1.异化,即保留源语的文化色彩。这种手段按字面照译源文,对于影响目的语读者阅读中连贯重构的文化缺省可放在注释之中。如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有这样一句:“……and not lead you to reject the offered olive―branch”利用异化译成:“也不会导致你拒绝献上的橄榄枝”,另外,可加注释“橄榄枝象征和平”,这样普通的中国读者也会明白其含义。《红楼梦》中的“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杨宪益异化为:“If the Dragon King wants a white jade bed, he applies to the Wangs of Jinling”,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英美读者来说,本来“龙”就是个怪物,再来一个“龙王”就更恐怖了,因此,可加注释“龙王是中国神话中掌握百姓生计的海神”。汉语的许多成语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如:“班门弄斧”异化为“to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不知典故的英美读者对于Lu Ban是一无所知,如果加上注释“Lu Ban: a Chinese master carpenter ”,效果迥然不同。   异化加注释的方法对英汉双关语的翻译也有解释力,尽管英汉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