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专家汪中求成功之路.docVIP

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专家汪中求成功之路.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专家汪中求成功之路

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专家汪中求成功之路      “贫困是我上的第一所大学”      1963年秋,汪中求出生于石钟山脚下江西省湖口县,一个美丽而贫困的地方。汪中求曾把家乡湖口称作“糊口”,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家乡的人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的收获仅够糊口。汪中求的家乡没有小学,为了能让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连肚子都填不饱的乡亲们用柴米油盐作工资,从外地请来了一个叫吴集瑚的老师,给村里的孩子教授知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汪中求每学期交的学费是5两油、5斤大米和50斤干柴。   上学的同时,汪中求还跟一位叫郭先赐的民间武术教练习武。师父第一天教他练的入门功夫是扎马步,这是练武的基础。严厉的师父要求汪中求随时随地练习,就算上厕所也要用扎马步的方式。练了没一个月,汪中求便对扎马步觉得枯燥乏味了,要师父教他真正的武艺。师父告诉汪中求,别小看了扎马步,把马步扎到极致就是绝技。汪中求听从了师父的劝告,一扎就是三个月,有好几次汪中求在茅厕的木板上扎马步时间过长,因为体力不支而掉进茅坑。别人因此而嘲笑汪中求,师父却对他大加赞扬:连“屎”都不怕,肯定能练出一身好武功!汪中求就这样跟郭师父练了8年的武术,也受了8年的摔打和磨炼。   高中毕业后,由于经济拮据,汪中求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汪中求的人生有两种选择,要么与贫穷为伍,甘心务农;要么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他选择了后者。汪中求每天往返于4公里长的村里与乡政府之间的路上帮公社挑化肥,凭着习武时练就的一身好体力,他一次能挑160斤化肥,能赚 6分4厘钱,一天能赚4元多钱。经过一年的辛苦劳作,汪中求总算挣够了重新回到学校读书的费用。   1980年,汪中求考取了江西九江学院中文系,中文老师刘文约十分低调和谦虚,治学态度严谨,学生任何一个字、一个词的错误,他都会循循善诱地加以讲解纠正。刘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每件事的细节,把该做的事情做到位,“勿以事小而不为”。受刘老师的影响,汪中求大学毕业时的毕业论文内容就是分析一个“叩”字――《析〈过秦论〉中的“叩”字》,一个简单的“叩”字,他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分析透彻,鞭辟入里,受到刘老师的赞赏。   1984年大学毕业后,汪中求成了县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领到有生以来的第一笔工资的那天,汪中求特意“吃”遍了县城的23个包子店,每个店吃两个包子,虽然肚子胀得受不了,却非常开心――平时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他从来没有这么放肆地满足过口腹之欲。十多年后,成名的汪中求在他的畅销书《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中写道:“贫困是我上的第一所大学。”      “人生最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      工作两年后,汪中求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立业”之后接着就是成家、娶妻生子,生活虽然平淡,却安逸而温馨。1989年春天,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教师”的汪中求被特别“钦点”为县领导的秘书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从副科级升到正处级。县领导很欣赏汪中求的文章,欲培养他做宣传部部长。   然而,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涌动着一股新的热潮。这股热潮也冲击到了汪中求,使他产生了到市场经济的大潮里中流击水的豪情。   知道汪中求想法的人都劝他不要牺牲大好前程,汪中求却干净利落地作出决定:放弃铁饭碗,下海!为了不让自己有路可退,他甚至放弃了停薪留职的机会。他的“人生最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这一理论即发端于这次下海。“不能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停地选择上,因为人生真正能做事的时间是不长的,作出选择后,就不要反复淘汰和变化,举棋不定非常误事。”   辞职后,汪中求应聘进了香港恒雅(深圳)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办公室主任发给汪中求一本《总经理工作指引》手册,手册的内容是以总经理的口气教员工如何做事,任何事该怎么做都有明确的流程和规则。其中所涉及的细节让汪中求叹为观止。比如一张公交车票五角钱,报销时反面要写五项内容:起点站、终点站、乘车理由、时间、乘车人。如果按这个要求做就可以报销,如果少填任何一项内容,财务则可以拒绝报销……联想起大学老师刘文约“勿以事小而不为”的教诲,汪中求更加注重对细节的关注。   在恒雅,汪中求从最基层的业务员做起,没有底薪,按销售业绩提成。刚开始时,他做得很辛苦,销售业绩却总不见提高,最初的两个月收入甚至比做教师时140元的工资还低。但汪中求坚持了下来。到了第三个月,勤奋而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汪中求的月收入就达到了2800元。在公司,汪中求不仅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还给自己定下了六条工作标准:一是做人诚恳,做事到位;二是有思想,但不好出风头;三是有潜质,但耐得住寂寞;四是不贪小利,不患得患失;五是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但不争强好胜;六是不仅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正是严格按这六大标准来要求自己,汪中求从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