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匈奴民族起源及强盛之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匈奴民族起源及强盛之道

试论匈奴民族起源及强盛之道    [摘要]对于匈奴民族起源及强盛之说,学术界论见岐出。本文另辟蹊径,试从游牧经济的生存法则方面找出匈奴民族起源的一些内在因素,并认为匈奴帝国强盛之道是建立在对华夏政权灵活多变的掠夺之上的。    [关键词]匈奴;民族起源;外交策略    [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4-0016-02       匈奴是我国第一个以显赫声名而被载入史册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匈奴活跃于北亚,至公元1世纪(东汉初)分为南、北两支,其南支逐渐融入华夏民族之中,公元3世纪才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作为一种游牧性经济,其本身的分散性、脆弱性注定了草原游牧民族政权的短命。而匈奴民族似跳出了这个怪圈,其政权维持长达500年之久,而且铁蹄所致,控制地域竟达数千里乃至万里,其自立、自强之道应绝非偶然。本文试从其源头及崛起之路剖析匈奴得以声名鹊起、强盛之一般性规律。    一、匈奴民族起源具备的内在因素    战国时期,匈奴帝国就曾活跃于北方草原。其剽悍的民风、诡诈的军事行动震撼着汉帝国的神经,也因此在后世的历史文献中留下不少对匈奴人的记忆,如“逐水草而居”、“无城郭”、“妻寡母厘嫂”等只字片语。因此,谈到对匈奴民族的起源问题,仅借助历史文献是不足的,必须结合实地考古发现。在今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带多发现很多匈奴早期墓葬。如在伊盟(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东南桃红巴拉村发现属于战国早期匈奴墓6座。①在杭锦旗东南阿鲁柴登地区(桃红巴拉东北4公里)发现战国早期匈奴墓2座。②在巴盟(今巴彦卓尔市)乌拉特中后旗西呼鲁斯太河左岸发现了属于战国时期的匈奴墓3座。③从而证实了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带应是匈奴人的发祥地的说法。④而在具体谈到匈奴起源及民族构成上,史学界传统观点认为,匈奴族是融合了诸多如荤粥、鬼方、猃狁、戎、狄在内的原先活动于大漠南北的各族而形成的部族共同体。在公元前4世纪崭露头角,至公元前3世纪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不过,匈奴族在经济上作为一种草原游牧性社会群体,必需具??的前提是牲畜的驯化,但草原游牧型经济其移动性较强的特点绝非牲畜驯化的佳地,而在草原边缘从事农业,却依然从事狩猎的社会中方有驯化的可能。如畜产基本构成中的黄羊、山羊、绵羊、黄牛等,远在史前时期甘青地区先民已有驯养的可能。如在甘肃天水师赵村遗址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墓葬和青海民和核桃庄马家窑文化墓葬中都发现有随葬羊下颌和骨架的现象。⑤在师赵村遗址齐家文化层,甘肃永靖大何庄、秦魏家齐家文化墓葬和民乐东灰山四坝文化遗址也都发现了绵羊。⑥另外,存在家养黄牛的资料是距今5400~4700年前师赵村遗址马家窑文化等出土的牛骨。⑦因此,牲畜的驯养有了可能性,可以为从事畜牧业生产者提供一定的肉食、乳汁、皮毛等生存的资源,但是它并不能使畜牧业经济脱离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范畴,真正游牧性经济的出现还需求技术层面上的支持。    阉割技术的成熟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牲畜界雄性动物为了追逐雌性配偶权所争斗的自然法则,使得游而牧之成为可能。另外,养马、骑马技术的传播也促成了游牧经济的产生。有学者称,远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马在中亚就已被戴上马具所使用,而真正的战马近至公元前6世纪才出现。因此,匈奴民族的兴盛与战马出现的时间相吻合,绝非偶然。    此外,骑马与射术得以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游牧民族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更促使了弓箭技术的改进,这促使具有更大杀伤力的草原兵器――短弩出现。⑧    但是,在涉及一个民族的起源问题上,尤其是一个草原型游牧民族,其内在的人力资源是必需具备的。在肯定林?先生认为的匈奴族的主体部分是从荤粥、鬼方、猃狁、戎、狄这些族群逐渐演变、发展而来外,⑨具体方面以羌、氐为主体的西戎部落部分也加入匈奴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丰富了匈奴民族族群的内涵。    二、匈奴民族“敲诈”式的外交策略    匈奴民族的崛起之路正值搭上华夏诸国深刻社会变革时期的快速列车。如铁器得到了广泛输入及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匈奴社会生产力水平,因而社会产品有了剩余,促使匈奴游牧经济从集体向私有、个体化转变。随着私有化程度的加深和贫富差距的拉大,领导层的权威性急剧凸显出来。    在内部组织关系上,它是一种“帝国联盟”。⑩也就是说,在外交与军事方面独裁专断,但在处理内部问题上却是相互协商并结成联盟。因此,在对待华夏帝国物资的掠夺上,其独裁专制保证了出击的迅速果断,往往败少胜多,收获颇丰。内部问题的处理体现了相对民主的政治色彩,有利于自身问题得到更好解决。    承上论述,匈奴民族在对华夏帝国的外来物资掠夺上虽然独裁专断,但实际上有着自己一套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史记》里曾有这样的描述:“利则进,不利则退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