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号最后倒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挑战者”号最后倒数

“挑战者”号最后倒数   第一位飞上太空的炎黄子孙王赣骏博士从太空归来后,把他乘坐航天飞机遨游太空的不平凡经历记录下来,写成《我能,你也能》一书。王赣骏在去年4月乘坐的航天飞机,也就是不幸于今年初失事的“挑战者”号。现将该书“‘挑战者’号的最后倒数”一章摘出,以飨读者。   ——编者   1985年4月29日这一天,我成了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中国人。25年前一个举止平凡,只能   象一般人一样兴奋地分享仰望人造卫星飞越星空乐趣的高中毕业生,决想不到有一天竟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飞上太空做实验的物理学家。   4月29日清晨4点,我起了个大早,在浴室里任温热的水沐浴全身,在蒸腾的水幕下站了15分钟,放松紧绷的神经。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角的宇航员休息区里,我独自在庭园中散步,沉思着往事前尘。想起我的母亲、妻子、孩子及过世的父亲,感伤袭上心头。这是一次真正的分别,我将腾空而去,离开这个养育了我的星球。   清晨6点钟,我和欧博麦、格雷哥里、诺门达加、唐林德、鲁迪、松登共七个同登“挑战者”号的宇航员,群聚在早餐桌上。500多个日子,我们为升空尝了不少苦头,在心里上、生理上不断接受磨练。尽管开始时我们曾象一支杂牌军,做什么错什么,乱得一团糟,如今大家总算一切都准备好了。   8点半,我们走出大门。发射场上,人潮涌流,他们已在外面等候多时了。两辆警车前导,两辆警车殿后,我们向航天飞机发射台急驰而去。当我看见航天飞机耸立在眼前时,眼里不禁模糊起来。虽然这几个月来我见过它多次,但这一次却不一样。这一次,“挑战者”号对我有不寻常的意义,我将登上它飞离地球。   在发射台下,有3名勤务人员帮助我们进入发射准备区。我们将从这里登电梯,一路进入“挑战者”号的座舱。我快步走向登机口,勤务人员为我换上太空装备,并进入机内,有人为我扣上安全带,戴上头盔。从舷窗上,我看见塔桥逐渐被拖离航天飞机——我们上路了。   我们开始用机内通讯设备与地面指挥部试音,并与舱内每个人试验通讯。这天早些时候,本来气象报告有逆风,可能影响发射;这曾引起大伙儿的不安。但到倒数计时前,气候好得不得了,阳光普照,逆风状况解除,倒数还是照常进行。   这次命名为“51B”的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三号飞行,原定于1984年11月进行,一再因故延迟,延至1985年1月,后再延至4月底,中间曾出现过“取消飞行”传言。整个等待过程的煎熬使所有有关人员极感痛苦。   通讯一切完美。这次是真的,不再是空欢喜一场的演习。我们走到了“不能回头”的飞行起跑点上,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即使后悔也必须飞上天。   在最后的倒数声中,我感到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妻子,对我是多么的重要。我平静地想起我的母亲,她的话对我有无比的影响力。她曾经对我说过:“胆大心细过三峡。”三峡就是长江三峡,是中国古来出名的险恶旅程。我如今面临的一切,恐怕比过三峡还更加命运难卜。可是母亲的话再次鼓舞着我。   巨大的红火浓烟中,航天飞机缓缓离地升起,强猛的引擎隆隆作响,我可以感觉到引擎往上冲刺的庞大力量。我终于走上了多年梦寐以求的“零地心引力”的旅途。   加速越快,我的身体越往座椅里陷进去,身上感到十分沉重。由于舱内的设备摇动得很厉害,我有点害怕,工程人员是否把设备锁得够紧?这样的震动会不会把装置震下来?我一阵胡思乱想。   升空后两分钟,我们身上大约承受了三倍地心引力的压力。这时,两个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同时脱离航天飞机。助推器脱离后,我们身上顿时轻松了许多。到第11分钟,液体燃料助推器把航天飞机送上了地球低层轨道,离地高度是80英里。液体燃料助推器也脱离了航天飞机。   我们进入了“主引擎关闭”状态,“轨道操作系统”推动航天飞机继续向上爬,从80英里上升到191英里。地心引力的感觉已不明显,人整个飘在座位上。此时已离开发射时间56分钟。我们离开座位,脱下身上的抗压服,收起头盔,并折叠好座椅。   刚上太空还不适应失重状态,大家有点笨手笨脚。整理舱座与更换衣服的动作很慢,感到大脑有些迟钝,有点象小孩子,要慢慢学会适应。   刚到太空,零重力环境让人感到多余无用,而且有“缩水”的感觉。我的脸肿起来,血液一直往上冲,脚部几乎没血。我的脸又红又烫,肿得有两倍大,一照镜子,自己都不认识了。   失重时大部分血液都集中在头部,唯一办法是多上厕所,把血液中多余的水排出来。经过6小时,我总共排出1,800毫升的尿,脸才恢复正常大小。   在太空中睡觉很简单,就是到一个象横长方壁柜的地方,游进去便悬浮在半空中。所谓的床,其实是个睡袋,我不习惯与人共用睡袋,便随意飘浮在壁柜里,睡了5个小时。   上太空的第一天,真是又难过又难受。睡醒之后我去洗了个澡。所谓洗澡其实只是用毛巾沾水擦擦而已,并不象在地球上那样哗啦哗啦地冲澡。不过,经过放松之后,我的精神的确好多了。想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