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响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主要因素与对策
影响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主要因素与对策
【摘要】就急诊护士心理状况影响因素与对策作一综述。认为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与工作责任重、繁忙,防护措施不力,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刺激及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复杂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为之减压,以提高护士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急诊护士;对策;文献综述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逐步由医院走向社会,更多地参与子防病保健,而且把服务内容扩大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卫生宣传等层面,变封闭式的医院为开放式的社会服务,因此,护士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就将影响急诊护士心理状况因素进行综述,以供同行者借鉴。
1影响急诊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1.1工作责任重急诊患者的来源广泛,病种复杂。急诊科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三班倒,使工作和生活没在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急诊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环境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出现头痛、睡眠障碍、疲乏感等躯体症状[1]。徐习[2]调查表示: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一般人差,其心理症状多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
1.2防护措施不力急诊护士需要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自我保护知识缺乏或防护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3]。
1.3经常接受垂危和残废的刺激急诊科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造成护士心理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逢冰洁[4]等调查把747名护士,发现所调查的两所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不佳发生率最高,多因素分析也证实急诊科的工作应急因素与护士心理不健康的关系密切。
1.4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5]。急诊患者由于起病骤,毫无心理准备,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环境等不了解,一旦护士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另外,当急诊科护士因忙于急救和护理,而无暇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两者之间的差异容易使患者和陪护人产生“急诊不急”误会,甚至发生冲突。
1.5急诊科环境复杂刘素贞等[6]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急诊科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来自患者呻吟声、电话铃声、监护仪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造成噪声;酗酒、斗殴、吸毒、交通事故等现象亦非常多见[7],使护士容易生产烦躁、焦虑情绪[8]。
2急诊科护士心理现状
2.1身心疲惫急诊护士常为抢救患者和应付突发事件而加班,由于长时间进行抢救工作,很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9]。另外,随着社会对急诊工作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科护士除了应对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保证服务质量和适应科学发展需要。
2.2缺乏安全感由于急诊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严重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家属或陪护人谩骂、殴打、伤害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事例在国内煤体报道中屡见不鲜。刘燕平等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人身安全保障,这种需要是最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3对策
3.1稳定护理队伍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科护理人员配备的比例,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7]。适当增加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以及夜班护士休息条件、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等,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体力劳动强度。
3.2制定护理人员生理安全保障措施刘燕平等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为基础进行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最需要得到的是人身安全保障,这是最基本的需要。为此,应在急诊科设置24h专职保安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防护,完善各种防护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如设隔离病室,制定护士自我保护的相关措施;定期为急诊科护士体检和必要的免疫接种,以避免交叉感染。
3.3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减轻护士负担除了上述对策外,要重视急诊护士职业角色的实现,以免因角色的责任范围不清而带来隐患。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理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