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 2012年第17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母亲 2012年第17期

我母亲 2012年第17期   我的母亲名叫尼玛,蒙古族,初中文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布日都苏木人。母亲出生于贫苦牧民家庭,1952年参加工作,1979年落实政策从内蒙古牧业机械化学校退休。历任白旗乌兰察布公社小学教师、白旗布日都公社红图小学教师、白旗伊克淖公社衙门小学教师,白旗乌兰牧骑指导员,内蒙古牧业机械化学校干部。1958年母亲自己作词并演唱的赞美人民公社的歌曲《新的春天》和自编的关于扫盲题材的话剧《灿烂的文化》,在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文艺汇演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1974年在白旗乌宁巴图公社英图大队担任小组长期间因牧业生产抓的好,接羔保育率达到100%,该小组被大队、公社、旗、盟评为先进集体。   母亲是一个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人。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帮助别人,把帮助别人做好事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她帮助过很多人。1969年的???天,我们家在牧业机械化学校的时候,一位名叫金巴的骑兵团战士的母亲从西乌旗(是西乌旗的牧民)来锡林浩特参加盟先代会,会议结束时她生病了,留下来看病找不到住的地方。那时学校已经放假,战士和他母亲从牧业机械化学校找了一间学生宿舍住了下来。当时气温零下30多度,学生宿舍门窗破旧,没有取暖设备,屋子里很冷,把母子俩冻得够呛。我母亲得知这个情况后二话没说,就把战士的母亲接到我们家住下,并让战士回部队去。她把战士母亲的吃住和看病问题全包了下来。战士母亲在我们家住了一个多月。我母亲每天为她做好吃的,和她唠家常,陪她去看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养,战士母亲的身体回复得很好,她走时依依不舍,感动的泪流满面。那时母亲还经常把一些白线手套拆了后织成非常漂亮的线背心送给部队的战士们穿,还经常为部队的战士们拆洗被子,缝补衣服,做一些拥军的事情,以此来鼓励和安慰部队的战士们。   1971年我们家从内蒙古牧业机械化学校到正镶白旗乌宁巴图公社英图大队插队落户。来到英图大队后,母亲同样想方设法为牧民们做好事,办实事。那个年代在牧区我母亲算是有文化、见过世面的人。那时牧民家都不富裕困难很多。牧民们看我母亲为人好,经常找她倾诉苦衷。遇到这种情况母亲就开导安慰她们,并从家里拿一些牧民们需要的东西送给她们。那些年,母亲在认真做好大队分配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经常帮助别人放牛、放羊、接羔、挤奶、清理棚圈、剪羊毛、垛牛粪等。哪家要有生小孩的,我母亲都主动过去帮助她们做一些接生的准备工作并给她们讲一些生育卫生常识。每年临近春节时,是我母亲大忙的时候,又要给自己家人做衣服,还要给别人家做衣服。那时我们家有缝纫机,我母亲手又巧,做出来的衣服很合适很漂亮。牧民们看了很羡慕,都想让我母亲做一两件衣服,有的牧民穷买不起新布,我母亲就帮她们把旧衣服翻新。对牧民们提出的要求我母亲从不推托,就是不吃不喝不睡也要尽量满足牧民的心愿,牧民们都非常崇拜和感激我母亲。   在我们心目中,母亲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她这辈子亲自伺候了四位老年病人。爷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整,导致双目失明,奶奶患了脑血栓行动不便,姥姥下肢瘫痪。这三位老人都是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我母亲先后把他们接到我们家,无微不至地精心伺候了五六年,直到老人们去世。老人们在世时经常夸我母亲是孝子,将来一定有福气。   1996年父亲不幸摔倒导致股骨头骨折,从此一病不起,母亲又承担起伺候父亲的义务。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身边没有人给她搭帮手。虽然她很辛苦,但为了不让孩子们分心,不影响孩子们工作,她从不叫苦叫累。她对孩子们说的始终是这样一句话:“家里一切都好,请你们放心,好好工作,听到你们的好消息是我最大的幸福。”这句话她讲得很轻松,让孩子们听起来很舒服,实际上母亲有很多不对孩子们讲的苦衷。伺候病重的父亲,她要克服很多困难,非常不容易。因为母亲当时也已是六十多岁的人,身体也有病,伺候一个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对她来讲太难了。吃不好,睡不好,要受很多的累,这一伺候又是五年,她硬是咬住牙坚持,没有拖一个孩子的后腿。   母亲不仅伺候老人病人,她还带过六个幼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她的同事夫妻俩都被打成“黑帮”,夫妻俩经常同时被批斗,刚满月的孩子无人照看。我母亲冒着被整的风险,克服各种困难义务帮助他们看孩子。对这件事他们夫妻俩始终牢记在心中,十几年后他们让儿子带着礼物专程到白旗看望我母亲。另外,舅舅家的一个孩子,姐姐家的两个孩子,我和妹妹的孩子都是几个月大送到母亲那里的,母亲给带到三四岁,有的带到十几岁。   我母亲爱孩子,帮助孩子不是用金钱和物质来体现,她注重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东西。母亲那种为人正直,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孩子们。她培养教育孩子,注重让孩子们学做人、懂礼貌、有知识、能吃苦,让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