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
《论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
摘 要:本文采用穷举式的方式分析《论语》中所有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的用例,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来总结二者的语法功能差异,并由此进行语用上的分析。最后,运用焦点理论进一步探究造成两者用法区别的原因。
关键词:《论语》 吾 我 焦点
一、前言
关于上古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的区别,研究成果已有不少。元朝赵德在《四书笺义》中提出“就己而言则曰吾,因人而言则曰我”,这是从语义上区分两者。近代以来,马建忠、胡适、高本汉、王力等对此都有研究。马建忠在《马氏文通》(2007:43)中从语法结构上分析“吾”和“我”,指出“发语者‘吾’字,按古籍中用于主次、偏次者其常,至外动后之宾次,惟弗辞之句则间用焉,以其先乎动字也。若介字后宾次,用者仅矣。‘我’‘予’两字,凡次皆用也。”以上指出了两者格位上的差异,即“吾”多用于主次、偏次以及否定句前置宾语,“我”则各格位都可。1918年2月,胡适在《北京大学日刊》发表的《吾我篇》(2003:240~242)中首次从语法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吾”和“我”的区别,指出:“吾”用作主语、定语,不可用作宾语;“我”用作宾语、定语,有时也用作主语,以示故为区别或故为郑重之辞;“吾”用作定语时,单数为常,复数为“变”,“我”作定语,复数为常,单数为“变”。高本汉则认为,“吾”与“女”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和“尔”用于役格或目的格(高名凯,1986:34~35)。王力先生明确主张“吾”和“我”有语法上的分工:“吾”字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字用于主格和宾格(王力,2004:304~305)。这几位先生的说法都有可取之处,但并不全面,存在阙误。
当代中外学者仍有不少观点,争论不断,然而因为“上古人称代词的形态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王力,2004:311),至今仍未有较为统一的定论。
二、《论语》中“吾”“我”的格位比较
根据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论语》中的“吾”共出现113次,“我”共出现46次,根据这个数据作“吾”和“我”的格位和频次比率①表。具体如??表所示:
通过分析比较发现:
1.“吾”字的使用量是“我”字的两倍多。“我”不存在格位限制,各格位都可;“吾”以主语、定语为常,用于宾语则为否定句前置宾语。
2.X在宾语位置上,《论语》中89%的情况下选用“我”,“我”在宾语格位上出现的可能性更大。“我”字主要用于作宾语,包括动词后宾语,介词后宾语,否定句前置宾语。“吾”字作宾语只有三例且都为否定句前置宾语。
3.在主语位置上,“吾”字充当主语的比例最高,不论就“吾”字总数而言还是与作主语的“我”次数相比,《论语》中“吾”的比率=0.83>0.71,“吾”在主语上的比率高于“吾”出现的总比率。由此可见,“吾”在主语格位上出现的可能性更大。“我”作主语的比率较低,但从绝对数量上看,“我”作主语的频次也不低,共16次,在“我”字总数中约占40%。可见,“我”作主语不存在严格的格位限制。同为主语,“吾”、“我”的选择有一定的内在倾向,即《论语》中主语以“吾”为常,且“吾”本身主要用作主语。“我”作主语可能仅限于少量的特殊语言环境。
4.在定语位置上,“吾”较占优势:“吾”作定语占“吾”字总数的14%左右,“我”作定语仅一例,在“我”字总数中约占2%。
王力(2004:305)认为“吾”和“我”有明确分工,“当‘我’用于宾格时,‘吾’往往用于主格;当‘吾’用于领格时,‘我’往往用于主格”。有些学者将此归纳为“我宾吾主”和“吾定我主”(夏先培,2002)。
实际上以上论断都不成立,“吾”“我”同时存在于一段话中有多种情况,笔者在统计《论语》中两者格位组合情况后,制作了表2以显示《论语》中同时出现“吾”“我”时两者的语法成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A-a:我不欲人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5.12)②(此例中讨论第一个“我”)
C-a: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19.3)
A-b: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6.9)
C-b: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11.4)
如果第一人称“吾”和“我”在《论语》同一段话甚至同一句话中同时出现,那么两者的语法组合情况共有四种,分别为“吾主我主”(如例A-a),“吾定我主”(如例C-c),“吾主我宾”(如例A-b),“吾定我宾”(如例C-b)。另外,在“吾”和“我”非同时出现的文句中,还有“我主我宾”“吾主吾宾”“吾主吾定”现象,如:“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2.5)例中第一个“我”作宾语,第二个“我”作主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探询神奇的化学世界.ppt VIP
- 2025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长大》教案设计.docx VIP
- 实验室安全化学试剂与实验室消防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 ACCAHA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延迟退休政策深度解析.pptx VIP
- 桂13J603 住宅厨卫组合八字型变压式耐火排气道.docx VIP
- 2025年学校校长公开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校长招聘考试笔试真题.docx VIP
- 《中国旅游文化》 课件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艺术文化.ppt VIP
- 《美国文学》教学课件Emily Dickinson (1830—1886).ppt VIP
- 规范《GB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