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古桑之乡告诉你一个鲜活桑世界.docVIP

探访古桑之乡告诉你一个鲜活桑世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访古桑之乡告诉你一个鲜活桑世界

探访古桑之乡告诉你一个鲜活桑世界   在北京,每年5月中旬起,就能看到骑着自行车沿街售卖桑椹的小贩,一筐紫的,一筐白的。奇怪的是,它似乎只属于早市和路边小贩,超市里极少见到这种水果。   住在城市,远离农村和田野,我一直不知道桑椹长在什么样的树上,其叶花又如何?   带着对桑椹的好奇,我深入到桑树种植地,对话种植农户、古桑园负责人、主管农业副镇长,探究桑树和人们生活的联系,触摸那温暖的桑树情结。   508棵古桑树   “我们古桑园有4棵经国家认证的二级古树,树龄至今307年,未认证但与其同龄的古桑树88棵。此外,还有420棵两百到三百岁之间的古桑树。全部加起来,200年以上的老树,共计508棵。这是古桑园最大的亮点”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御林古桑园负责人高文清说。   古桑园里还有其他品种的古树和桑树,比如乔桑、200年以上的杏树、150年以上的小叶杨、三十多年的杨树,其外围是一个待开发的国家级万亩次生林。“要是没有古桑园,我们的饭店也开不起来,它把民俗旅游、小吃都带动起来了。”当地经营着一个农家院旅游的农户说。   历经百年风雨   三百多年风风雨雨,这么大面积的古桑树群为什么得以保留?   当地的老人说,桑树抗旱能力特别强,也抗涝、抗病虫害。当地的土质也是桑树“安家”的乐土,“安定镇是永定河的老河床区,沙地遍布全区。沙土颗粒大,适合桑树扎根。桑树的特点是地上和地下是一致的,树冠有多大,根系就有多发达。”安定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方志军说。   经历了旱涝,它又是怎么躲过砍伐的?高文清介绍说:“古桑园所在的地原来归生产队管,文革期间被砍伐了不少。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土地包产到户,桑树被分到各家。因为不打药,后期管理简单,桑果成熟后,打下来就卖,特别省事,所以就保留下来了。”   保留下来的古桑树品种为“白蜡皮”,即成熟后的桑果是乳白色,摘下来放在手上可以看到外面有层像白蜡一样的皮,果实硬,甜而不酸。   来到古桑园的“树王”树下,我举头仰望,树冠巨大,高处的树梢有两米多高,低矮处的树枝伸手可得,双手合抱树身只能围至半圈。我摘一颗肥硕乳白的桑果放进嘴里,蜜汁一般清甜可口。夕阳斜照,浓荫蔽护,站在由树王的根系和枝叶构筑的世界里,古今相交,心里宁静踏实。   新鲜有机的民间圣果   抗旱涝、抗病虫害,不仅成就了桑树的生存,也是它备受欢迎的原因。   我曾经把采回来的桑椹仔细清洗后再吃,不成想甜味尽失,淡而无味。“吃桑椹的规矩是不能洗,采下来直接吃,这样才够甜、够新鲜。”当地人指点道。   直接吃?安全吗?不怕不干净?听到这,我脑子里蹦出一连串问题。   “桑树的优势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用水量少。每年主要靠人工吊瓶捉虫子。在矿泉水瓶上打个窟窿,上面拴个绳子,里面放上白糖、醋、香油,放半瓶。腻虫、小黑蛾,下籽之前闻到这个味就会钻进去,钻进去就出不来了。”高文清的解释,解开了我的担心。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桑椹已是皇帝御用的补品。因桑树特殊的生长环境使桑果具有天然生长,无任何污染的特点,桑椹又被称为“民间圣果”。   “现在,农产品很难做到不打药,真正纯天然的东西太少了,来采摘的人看中的是自然环境和桑果的安全”,副镇长方志军接受采访时说。   没有哪一种水果像桑椹这样难以保存,采摘期极短,普通的品种采摘期从小满到芒种只有20天时间,这之后桑椹就很少了。成熟的桑椹一部分卖给小商贩拉走,一部分供游人采摘,剩下大部分送到果品厂。每天采摘下来的桑椹必须销售出去。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型超市卖场难见桑椹的身影,只有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少量售卖。   一边成熟一边凋落。落地的桑椹因为失了水分,外形和味道都大打折扣。所以,采摘成为人们吃到美味、新鲜、水灵的桑椹的最佳途径。   桑椹和桑叶,药食同源   古桑园周边的五六个村有近千年的桑树种植传统,桑树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野厂村75岁的郑师傅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没东西吃的时候桑叶是最好吃的,都揪光了,和棒子面掺和起来蒸糕。后来,日子好了就不吃了。”高文清的奶奶也曾将晾晒干的桑椹果用石磨碾成粉和棒子面和在一起蒸糕。   2003年,在桑椹园子里,高文清听一位韩国的老教授讲课时,了解到桑椹具有养颜乌发、补肾生津的药用价值。桑椹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中医认为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的佳果。   他也曾和朋友一起做桑椹乳。将桑椹和红糖以 1:1的比例,一层桑椹一层红糖铺在罐子里,罐口密封好,冷藏保存,4天之后用过滤网把罐子里析出的蜜汁过滤出来,就是桑椹乳。“哎呦,太好喝了!那是最好的东西。”高文清想起来直感叹。   古桑旅游兴起后,郑师傅从过去的蒸糕联想到将桑叶做成小吃,由此开发出以桑叶为原料的特色菜。几年过去,材料也从老桑树叶,换成了现在口感更柔软、纤维较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