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明尚茶之风对江南文人园林影响
晚明尚茶之风对江南文人园林影响
摘要: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两种不同类型,茶饮与园林在许多层面都有共通之处。古代文人的饮茶生活对园林空间的构筑与功能带来直接影响。本文从晚明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入手,以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的茶书、文人小品、日记为据,分析了长物集群的晚明文人市隐生活中,普遍的尚茶之风对于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的作用与影响,揭示了晚明文人茶文化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关键词:晚明;文人;茶;园林;影响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5—0040-08
晚明是文人文化空前繁盛的阶段。由于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场混乱等多种原因,文人或不能、或不愿人仕而衷于“市隐”,追求一种闲雅、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江南的富庶也成为文化艺术成熟发展的土壤,集聚于此的文人们借助园林营造、焚香品茗、弹琴赏花、器物收藏等多种途径来重构生活的时空。其时赏玩文化极其丰富,并享有共通的文人格调和审美趣味。在晚明文人长物集群的生活中,瀹茗、造园是较为突出的两项活动,彼此影响关联,成为文人隐逸生活的重要寄托。
一、晚明尚茶之风与文人园居生活
茶饮以其清韵历来为古代文人雅士所好,至晚明则更甚,痴迷于茶饮的文人众多,如徐渭、张岱、袁宏道、陈继儒、许次纾、屠隆、文震亨、李渔等。可以说,晚明时期的一个突出变化即为饮茶的嗜好注入到文人的生活圈中,并成为一种普遍而受尊重的精神生活象征。对传统价值观的反叛使狂狷不羁、玩物玩世的晚明文人将癖好视为性灵观照下真性情的流露;此外晚明消费社会下士商势力不断涌起,多附庸风雅,加之明末市场假茶充斥,因此精到的品茶造诣也成为文人区别于士商、市井的身份象征,甚至不通茶则无以交。晚明文人烹茶之时多有焚香相伴,又有众多妙处。据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所记,其与董小宛在水绘园的遗民生活中仍精于此道,煎水分茶,焚香缭绕。
明代以降,团茶改为叶茶,瀹泡法虽较为简便(如图1,图2所示),但文人们对于茶品的追逐较前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晚明文人饮茶中,对茶叶之产地、煮茶之水、器具往往仔细探求选择,品茗之环境、相伴之人也要具备雅趣。在嗜好茶饮之外,专心研究茶理的文人也众多。如著有《茶录》的张源“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在此种风气的推动下,晚明茶书撰刊呈现了前所未有、后不能及的高峰。此外文人小品杂记中也多有对茶饮生活的评点和描述。众多文人茶书、著述中除秉承唐宋茶道精神外,又针对明代饮茶之变化加以增补,主要涵盖了茶之产、造、色、香、味、汤、具、侣、饮、藏、源、境等方面。茶道于晚明时期更加微观与雅致化,虎跑之水、惠山之泉被文人评为水中上品,宜兴齐茶、西湖龙井等为茶中之最,宜兴紫砂壶成为器具之首选,又有如张岱等嗜茶者发现锲泉、兰雪茶等,江南一带的茶文化因醉心于此的文人赏鉴而成为经典。
晚明是造园的兴盛期,其中江南私家园林最盛,园亭成为城市中较为重要的空间类型。文人“家居苦事物之扰,惟田舍园亭,别是一番活计”,宅园之境可寄放文人身心,激越着文人的才情意趣,同时又是文人长物的空间承载和隐逸、交游之地。文人园林无论择址于山林郊野或是市井城中,置石的选择、植物的栽种、情境的营造都极力追求一个自然清幽、雅趣盎然的空间环境,不同程度地契合山野自然的幽静与城市生活的丰富性,使园林成为隐逸、闲雅生活的性灵寄托。从晚明文人的小品文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文人造园的整体审美价值观上仍崇尚天然简远,追求园林景色自然简雅之趣,热衷于置石但园中植物比重也较高,甚至保留着一定的生产性;对于士商园林中建筑密度的增加、廊的频繁使用、争奇斗富的假山堆筑、繁复的雕饰等也多有叹惋。
园林是晚明文人闲雅丰富的隐逸生活之空间承载,文人于园林中“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寓意奕棋”,不亦乐哉。在器物赏鉴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晚明文人园林的物质文化、人文气息逐渐丰富,长物之欢愉使文人宅园住居的内敛性突出;而文人的山水游历、城市生活、交游纵乐、园林选址与借景等又使园林呈现出一定的外拓性,两者互为裨益,一者悠然怡情,一者酣畅尽兴,是这一时期文人园林及文人生活形态的鲜明特征。如冯梦祯在其《真实斋常课记》中记载自己隐居于杭州西溪草堂的十三项日常活动:焚香、瀹茗、品泉、鸣琴、挥麈、习静、临摹法书、观图画、弄笔墨、看池中鱼戏或听鸟声、观卉木、识奇字、玩文石,其生活集中于园林布置、风景游赏、器物玩赏、禅学佛理等之中,与文震亨之《长物志》、李渔之《闲情偶记》、高濂之《遵生八笺》、张岱之《陶庵梦忆》中所展现的文人生活大抵相同。
此外,园林也是晚明文人交游娱乐的重要空
文档评论(0)